约4800个字。
山东省龙口市(五四制)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书写与卷面
二、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休qì()引qíng()liáo()亮wǎn ()言谢绝
苍穹()sè()缩茁()壮玩nì()了
2、按原文填空
①绿树村边合,。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争渡,争渡,。
④,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半亩方塘一鉴开,。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⑦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⑨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
⑩父母教,;父母责,。
闻誉恐,闻过欣;,。
三、名著阅读
从此以后,叙利奥仍是拼了命工作,可是,疲劳之上更加疲劳,终究难以支持。这样过了两个月,父亲仍是责骂他,对他的脸色更渐渐担起忧来。有一天,父亲到学校去访老师,和老师商量叙利奥的事。老师说:“是的,成绩好是还好,因为他原是聪明的。但是不及以前的用心了,每日总是打着哈欠,似乎要睡去,心不能集注在功课上,叫他写作文,他只是短短地写了点就算,字体也草率了,他原可以更好的。”
1.以上片段选自(国籍)作家的小说
2.叙利奥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积累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
③项为之强④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⑤鹤唳云端⑥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五、阅读分析
(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传不习乎:②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3.《论语》中的许多名言历来是君子为人为学的原则,《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朋友的行为与上文《论语》中的哪些句子不相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