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0050字。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在中国的汉字造字中是会意字,甲骨文香字的形状象征,上半部为禾,下半部是锅,表示锅中煮着禾黍散发的香气。在人类远古时期,能吃热食就是美妙的满足,象征人类的原始需求已经达到心身合一了。香气开始于我们的嗅觉官能,启发人类对香气的美好想象,进而形成了优雅美妙的中国香席。
  什么是香席?香席是经过用香功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升华为心灵美感的一种生活形式。香席既不是改变气味的熏香行为,也不是与宗教活动类似的焚香祈福,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的文化活动,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香席不是在寻求精神的归宿和慰藉,而是生活修养——在香席的世界可以上追魏文帝邀集建安七子品迷迭香作《迷迭香赋》的风雅,更可以缅怀苏东坡和黄庭坚诗歌唱和的浪漫情怀,更可以体会文徵明燃香作《焚香》时的悠悠心境。
  品香既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在传统文化回潮的当下,风雅了千年的熏香,是附庸风雅也好,是真雅致也罢,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正迎来大好时代。中医认为,沉香本身就可入药,是一种名贵的药材。除了直接入药外,沉香还具有解秽流芳、驱虫辟邪、正念清神的效果,尤其因为其味道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可帮助人修身养性。很多沉香的爱好者热衷它的缘由是,品香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和嗅觉的审美过程,能安神、静心,给人以空灵平和之感。
  香文化传到日本,香道修养也成为日本王宫贵族女子成人礼必备考核技能之一。日本现在流行的香道形式,主要是借鉴了唐宋时期隔火熏香的方式和方法,但中日两国香文化的内在追求、熏香过程及香品内涵是不同的。日本香道更多的是追求形式,重过程。中日文化交流中一个划时代的开创者,便是唐代的鉴真和尚。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成功,为日本带去了佛教、中医,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中药及沉香、檀香等香药。实际上,我国香学最早传于日本的时间还要提前近二百年,当时朝鲜的“遣华使”、来华僧侣及留学生将品香用具带回朝鲜,后来辗转传到日本。
  香道是一种耐性的训练,也是一种想象力和感受力的训练,训练人细致如实地品尝生命,让人们对一阵风、一片树叶,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感觉。香能打开人和自然界的门,让生命充满爱与被爱的喜悦。品香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找回自我感知的方法。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品香,能恢复长久以来已经麻痹的知觉,敏锐捕捉自己对香的真正感受。品香后勇敢与别人交流闻香体验,不人云亦云,这是品香的精神。健康才有快乐,安心才得自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品香也是使身体健康的方法,先贤强调的品香境界是“静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
  品香,身体与智慧并行,健康与快乐同在。
  (摘编自龙超《品香:心香一瓣》,有删改)
  1、下列对于香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席的形成过程优雅美妙,它开始于我们的嗅觉官能,启发了人类对香气的美好想象,象征人类的原始需求已经达到心身合一。
  B.香席是一种文化活动,它需以香为媒介;香席是一种生活形式,需经过用香功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升华为一种心灵美感。
  C.香席是一种生活修养,魏文帝邀集建安七子品迷迭香作《迷迭香赋》的风雅,文徵明燃香作《焚香》时的悠悠心境都归属香席。
  D.香席不是改变气味的熏香行为,也不是与宗教活动类似的焚香祈福;不是单纯嗅觉上的品香,也不是在寻求精神的归宿和慰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品香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是一种精神和嗅觉的审美过程,也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找回自我感知的方法。
  B.沉香的主要用途是帮助人修身养性,因其具有解秽流芳、驱虫辟邪、正念清神的效果,尤其因为味道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
  C.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划时代的开始,他带去了沉香、檀香等香药,但中国香学传于日本却更早,是经由朝鲜辗转传入的。
  D.香道能训练人的耐性,训练人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使人细致如实地品尝生命,对一阵风、一片树叶,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感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造字法看,香是会意字,甲骨文的香字构造说明,最早的香,不是指香料,而是指锅煮禾黍散发的香气,表现了远古人类对吃热食的满足。
  B.熏香,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习俗,一度曾归于沉寂;当下,熏香也被人认为是附庸风雅,但不管怎样评价,现在正是传承熏香的大好时代。
  C.日本流行的香道形式借鉴于中国,日本香道更多的是追求形式,重视过程,而在香文化内在追求、熏香过程及香品内涵上日本是不及中国的。
  D.在浮躁年代,静心品香能恢复长久麻痹的知觉,交流闻香的独有体验是品香的精神;品香可调和身心,使身体与智慧并行,健康与快乐同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暹[xiān],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qì]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guàn]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