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小题,约7200字。
2016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秀颀(qí) 谩骂( màn ) 恹恹欲睡( yān )
B、涸辙 (hé) 诓骗(kuāng) 坦荡如砥( shì )
C、狡黠(xiá) 校订( xiào) 惴惴不安(zhuì)
D、希冀(jì ) 阔绰( chuò) 锲而不舍( q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玄虚 挑剔 彬彬有礼 浮想联篇
B、绰号 荒诞 不屑置辨 不可思议
C、皲裂 熟稔 眼花瞭乱 未雨绸缪
D、淅沥 无稽 死心塌地 战战兢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综观中国的整个历史,每个朝代都不乏为民请命的人。
B、一提到新化城区近几年的变化,居委会的老杨就夸夸其谈,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
C、暴雨不停,资江河水暴涨,村民们惴惴不安地守候在河堤上。
D、我们做事时不要揠苗助长,否则,会吃大亏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作文比赛,使同学们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B、夏日的大熊山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D、图书馆是文化积淀的载体、知识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 为“苏东坡”。
B、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通过描 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C、《囚绿记》中作者借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来表达自己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
D、《草莓》的作者是苏联的伊瓦什凯维奇,文章通过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 生命演变的联想。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反问)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拟人)
C、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 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走过,也该留下点点足迹。(排比)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 画。(比喻)
7、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书写2分,共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 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来赞美人 们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