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掌握议论文叙述事例的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议论文叙述事例的2种方法。
【导入学习】
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现有的已被证实了的材料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可靠。一般说它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有形象,也不必完完整整。“叙事”,是为了“喻理”。议论文有时也作比较具体的叙述,但它仍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作绘声绘色的描写,叙到足以喻理即止,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分析其在叙例方面存在的不足。
案例1 法国的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案例2 “打破常规的重要性”: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用上面的事例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叙例时存在什么问题?
案例3 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叙述不能紧扣论点,角度不够准确,无侧重点
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
【自主学习】
1、剪裁舍弃法
概念阐述:剪裁舍弃法,就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裁剪资料,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如果叙事过于详尽,以至于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就会犯以叙代议、以事代理的错误。
例1: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①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②③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③盖茨在自己的乐土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思考:论据部分共3句话,这3句话分别叙述了什么内容?
小结:
2、挖掘增补法
概念阐述: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挖掘增补法就是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从而直接证明论点。
案例2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思考:关注论点的关键词,寻找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