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8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
    [教学方法]
    在读中赏——在赏中读。
[教学用具]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设计1]  课前背诵:CAI播放相关画面,请女生根据画面内容背诵《雨霖铃》(教师稍微点拨后激趣导入)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流传很广,当时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刚才十六七岁的女孩们吟咏了“杨柳岸晓风残月”,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婉约词的缠绵,现在我们来做一回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一曲“大江东去。”
CAI显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
[教学方法]
在读中赏——在赏中读。
[解说:展示相关画面,让学生课前背诵,既巩固了所学名篇,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明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有章可循。]
[互动设计2]  解题
CAI:学生口述:我所知道的相关背景。
教师小结补充: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于是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上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了挑战,为词坛注入了一股“雄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了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
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
CAI:关于“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yīn堵塞)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jiè)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乌台即御史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