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道小题,约5350字。

  涟源一中、娄底三中、双峰一中、新化一中
  2016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语   文
  时量:115分钟    分值:120分
  命题:新化一中邹佩    审题:新化一中闵文忠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guō)     箜篌(kōng)     拊心(fǔ)     携来百侣(yǔ)
  B、麦糟(zāo)     惺松(xīng)     目眦(zì)     飨士卒(xiǎng)
  C、长篙(gāo)     执拗(niù)      攒射(zǎn)    长歌当哭(dāng)
  D、喋血(xiě)     参乘(shèng)    逢孙(féng)   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桀骛   皮辊   急燥   博闻强记     B、淬火   峥嵘   笙箫   万户候
  C、颓圮   玉玦   斑斓   浪遏飞舟     D、晦暗   恶耗   刀俎   绿草如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中华五千年,有那么一个人,长歌当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B、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C、这项制度的要害在于,政府掌握着生杀予夺的主动权,企业只要获得免检资格,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D、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剧演员潘长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轰动文坛。从此,虽然中国的艺术界少了一位画家,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B、梁启超是一代大儒,学识超群,才华横溢,是一致公认的晚清第一学者,被评为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C、通过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使我感受到了徐志摩对母校的深深惜别之情。
  D、她们抢一般地一窝蜂地盛了一碗粥,歪着头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外边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或门口。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B、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悲冷翠的一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左丘明,该书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D、巴金,字芾甘,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分别是《雾》《雨》《电》,还有散文集《随想录》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             遇:遇到、碰到
  B、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C、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前往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侵犯、欺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函封之
  A、烛之武退秦师             B、范增数目项王
  C、吾得兄事之               D、今太子迟之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