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4950字。答案扫描。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5 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2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元xiāo()②tuí()唐③hān()然入梦④千chuí()百炼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读书是“生命的美容”。也许读书并不能给你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但可以让你摆脱精神上的贫脊。一部经典,半杯香茗,足以富可敌国、贵比王候了。当我们走进书山,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盛收,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漫步于我们心间情素,让我们永不孤独。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城春草木深。(杜甫《》)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⑤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⑥,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4.名著阅读。(共4分)
①下列四项是对《钢铁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叙述,哪一项正确( )(2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同国内外敌人和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战斗的优秀小说。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被称为英雄,就因为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是在母亲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的。
②修筑波耶卡窄轨铁路,使保尔经受了一场严寒、饥饿和艰苦劳动的考验。是谁帮保尔完成了小说?( )(2分)
A.朱赫来B.冬妮娅
C.阿维尔巴赫教授D.谢廖沙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自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叙事。
C. 1947年底,茅盾发表了一篇题为《锻炼》的长篇小说。
D.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8分)
阅读《春望》,完成6-7题。(6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诗的首句描绘的画面你觉得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7.你读出了诗中的弦外之音吗?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晏子使楚》节选文字,完成8-9题。(6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那?”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2分)( )
A.寡人反取病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
B.齐人也,坐盗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寡人反取病焉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D.其实味不同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9.晏子面对楚王的羞辱,既要坚决反驳,又不能激怒楚王。分析晏子是如何做到的?(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1题。(6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清曰:“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傥:洒脱,不构束。②领乡荐:考中了举人。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0.翻译文章画线的句子。(4分)
①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②特以此相熙耳。
11.景清的行为意在告诉同舍生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背影》节选文字,完成12-13题。(7分)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