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含AB两份试卷。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同步测试(A卷)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耸 准备就序 适当(dànɡ) 泾渭分明(jìnɡ)
  B.撤销 黄梁一梦 戏谑(nuè)  汗流浃背(jiā)
  C.冒然 连绵不断 挫折(cuò)  影坛绯闻(fěi)
  D.宽敞 好高骛远 渐染(jiān)  徇私舞弊(xù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孤帆 逃避 深渊 悲观厌世
  B.波涛清澄翅膀步履艰难
  C.汹涌祈求丑陋推崇辈至
  D.桅杆苦涩戏弄一飞冲天
  3.下列对《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质朴、清新而又有表现力。
  B.“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这两句写两条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的身体充满了活力。
  C.“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这两句暗示人们应该像蛇那样不要留恋“花的田野”,要有勇气“穿过”。
  D.这首诗充满了昂扬的欢乐的精神,既引人深思,又给人鼓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B.这些青天之王,既笨拙又羞惭,/就可怜地落下了雪白的翅膀,/仿佛两只桨拖在它们的身边。
  C.在《信天翁》这首诗中,对信天翁与水手的关系的揭露,特别是在将其展示为一幕戏剧场景时,诗人的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D.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朴的趣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
  B.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C.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目前人类80%的疾病是饮水不良引起的,全球有近20亿人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遭受疾病。
  D.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从严监管,企业遵纪守法,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西风颂
  雪莱 查良铮/译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同步测试(B卷)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
  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
  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
  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的发展,曾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
  B.1868年李希霍芬发现了丝绸之路,让丝绸之路从此被世人熟知,而直到1910年历史学家赫尔曼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
  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
  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目的是为了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否则,实际的丝绸之路要短得多。
  B.随着考察和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慢慢加长,逐渐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C.如果不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就不会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D.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它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3.下列不属于丝路学研究的意义的一项是(  )
  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B.推翻了欧洲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歪曲认识。
  C.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
  D.反映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
  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