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7610字。
  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绵绵的云雾栖息在静谧的山坞间,悠扬的钟磬声萦绕在竹海碧波中,位于五云山脚下的云栖竹径以此得名。这里虽无西湖处处楼台轩榭、烟柳画桥的繁华景色,但翠竹夹道,溪流叮咚,别有一番情趣。
  A. qī    pán     xiān    jiá           B. xī    pán     xuān     jiā
  C. qī    qìng    xuān    jiā           D. xī   qìng     xiān     ji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女排善于在逆境中突围,勇于在嘘声中拼斗,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前行锐不可挡。
  B.博览会上展出的山核桃手工艺品造型奇特,堪称鬼斧神功,吸引众多民众拄足观赏。
  C.用消极避世的观点去看待陶渊明的清贫乐道是一种亵渎,其实反衬出世人的伧俗。
  D. 苍翠如黛的梯田与山脉,在变换莫测的云海的环绕下呈现出了如此美妙绝纶的景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警戒并适当进行制裁,从而使之避免错误行为的重复发生。
  B.一些提供计步、跑步记录等功能的手机软件备受推崇,但专家认为单纯的步数只是数据,对健身意义不大。
  C.小班授课能够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从而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D.老人编竹器的功夫丝毫不含糊,薄薄的竹篾在他的手中上下飞舞,转弯抹角地变成了一件小巧玲珑的竹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和平的钟声并未在全世界敲响。
  B.每当读到诗词中吟咏屏风的佳句,见到古画中屏风的身影,使我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C.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点燃一支为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珍藏了45年的蜡烛,令人肃然起敬。
  D.如果马路上跑的所有传统燃油汽车都被新能源汽车全部替代,我们的生活将拥有更多蓝天白云。
  5.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4)《长歌行》将“▲,▲”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等鲜明形象中,发人深省。
  (5)我们既要有“▲,▲”的梦想和情怀,也要有努力登顶的勇气和坚持,两者不可或缺。(请选用《望岳》中的句子填写))
  (6)看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有些游客想采摘把玩,我们可以在旁边警示牌上书写“▲”,提醒游客文明观赏。(请选用《爱莲说》中的句子填写)
  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
  (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在语文学习中,你可以尽情地漫游。《大道之行也》提出的“▲”理想,让你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社会;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让你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叹服抗日老英雄的传奇故事;法国作家▲的作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你感受到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阅读《朝花夕拾﹒五猖会》节选,回答下列问题。(4分)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同是坐船去看庙会,《社戏》中“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而《五猖会》中“我”为什么感到“不高兴”“没什么大意思”?对此你有何感悟?
  7.同村的李奶奶给张小明家打来电话,请根据下面的对话,代小明写一则便条。(只写正文,不超过35字)(5分)
  李奶奶:明明,你爸爸在家吗?打他手机没人接呢。
  张小明:爸爸刚有事出门,他手机也许没电了。李奶奶,有急事吗?
  李奶奶:前几天我家里新换了电视机,我用不来,按来按去电视里没有画面啊。想请你爸爸过来看看。
  张小明:那我过来看看吧,我肯定行!
  李奶奶:这样最好了。午饭就在奶奶家吃吧,是自家包的饺子,你最爱吃!
  张小明:那太好了!我给爸妈留张便条,马上就来。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