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5330字。
  民勤六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蝉蜕(tuì)确凿(zhuò)惨淡(cǎn)尴尬(gà)
  B.争执(zhí)菡萏(hàn)竦峙(ǎi)
  C.不愠(yùn)笃志(dǔ)诅咒(zǔ)贪婪(lǎn)
  D.曲肱(gōng)须臾(yí)菜畦(qí)吝啬(l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废寝忘食不求甚解混为一团煞有界事
  B.截然不同人声鼎沸小心冀冀威风凛凛
  C.众目睽睽花团锦蔟美不胜收饥肠辘辘
  D.油然而生咄咄逼人喜出望外翻来覆去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美的景色啊,一座座高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
  B.考完试后,他总喜欢呼朋引伴地邀约一群同学去踢球。
  C.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得我差点没认出你。
  D.他今天早中晚三次反省了自己,真是三省吾身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了脚时,你说:“喂,怎么回事,没长眼睛啊!”
  C.你参加了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车祸了!”
  7.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次北固山下》中揭示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合的哲理的诗句是:
  ,                    。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      ,
  ? 
  (7)兄女曰:“。”公大笑乐。[]
  8.名著阅读。(5分)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B里,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以上文字出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其作者是代(人物),除选文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该小说中与上述文段中“大圣”相关的两个精彩情节
  9.综合性学习(4分)
  【交友自荐】
  一位同学用成语给自己“画像”:突出的优点——知过必改;明显的缺点——粗枝大叶;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理想——品学兼优。
  请你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让大家对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得照搬上面那位同学使用过的成语)
  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
  待人接物:理想:
  10.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2分)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诗歌赏析。(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分)
  12.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
  (二) 文言文阅读(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