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7120字。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kuò)    给予(ɡěi)      携带(xié)   不屈不挠(náo)
  B.慰藉(jí)     遏制(è)        雾霭(ǎi)    峥嵘岁月(zhēnɡ)
  C.眷侣(juàn)   戕害(qiānɡ)    狭隘(ài)    矫揉造作(jiāo)
  D.贫瘠(jí)     烙印(lào)      按捺(nà)    熠熠生辉(y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B.无数优秀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跳动着时代的脉博,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C.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素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
  D.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深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遭遇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整天沉溺于酒精中,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B.文章如果观点模糊,不知所云,纵然话说得很漂亮,也不能达到表达作者思想的目的。
  C.酷好古代文明的王老先生,此次看到这么多的出土文物,不禁望洋兴叹,立刻埋首研究。
  D.全球范围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产生的合力加速了每个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意象是诗的核心,它是诗人借助想象力对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  ▲   ,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
  (2)如果把摄影散文写成照片的解说文字,那就会  ▲  凝滞而毫无生气,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美感了。
  (3)我  ▲     一次和他讲过,要他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惜他总是听不进去。
  A.生成   呆笨   不止       B. 生成   呆板   不止
  C.合成   呆板   不只       D. 合成   呆笨   不只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坚信,中国同东盟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必将让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B.2015年全球GDP仅增长3.1%,比2004-2007年约5% 以上的增速相距甚远。
  C.中国女排的这块金牌,是她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而取得的胜利。
  D.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执法,使信息透明,防止开发商“浑水摸鱼”非理性过快上涨。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本书阐述了以玄奘、鉴真、鸠摩罗什等为代表西行求法僧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佛教慈悲、和平、包容的精神播撒到亚洲大陆的各个角落,与当地文化    ▲     ,促进了佛教自身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文明的    ▲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这些文化成果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推动当代文明    ▲    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也是佛教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独特优势。
  ①和谐发展      ②互鉴融合     ③碰撞交流
  A.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7.对下列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国际社会对G20杭州峰会表达出高度期待。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全球化逆转态势的科学判断,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新理念,全面表达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中国观点。中国给世界经济开出的“药方”,是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引领经济全球化迈向新阶段,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的伟大战略抉择。
  A. 国际社会对G20杭州峰会表达出高度期待。
  B. 中国方案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C. 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标本兼治新药方。
  D. 中国提出了发展世界经济的新理念。
  8. 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对偶、拟人)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比喻、排比)
  C.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比喻、拟人)
  D.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设问、对比)
  9.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诗提出了民族盛衰由谁来主宰的追问,体现了词人豪迈的气概、博大的胸怀。
  B.“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这两句表明诗人希望人们如同孩子一般懵懂而纯真,去相信未来的美好。
  C.“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这句诗说明了在诗人的爱情观中,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是爱情的必要条件。
  D.“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的“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这表明诗人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