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060字,部分答案扫描。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外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   ,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  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2)我们总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是   ,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过往云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囊括了绝大多数国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 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最新发现的从未对外公布的珍贵史料。
  C.修订后的考纲新增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要求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D.近年来,历史剧逐淅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挥着谱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选作下面这副有关中秋的对联的下联的一项是(3分)
  上联: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下联:           。
  A.圆月共赏,不忘故里父老     B.喜迎中秋,怀念四方亲友
  C.中天满轮,秋野万里香飘     D.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   ,如绿透了的海,   ,那是阳光爱意下差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    ,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     、     、     ,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①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②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③苇尖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④红的敷抹
  ⑤黄的点染              ⑥绿的底色
  A.①②③⑥⑤④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③②⑥④⑤ D.②③①⑥⑤④
  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本句实写作者和同学在湘江中流,搏击风浪,虚写革命的决心和斗志,表现了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是对上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蓄回应。
  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这里,诗人把攀附豪门、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在对这种“爱情”模式的断然否定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类女子情爱观的不屑。
  C.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里,诗人选取“桥”“ 风景”“ 楼”等简约日常的意象,通过“看”这一动作,将桥上的人与楼上的人关联在一起,巧妙地完成了主、客体位置的互换。
  D.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这个诗节中,诗人综合运用反复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创设出一种低沉、阴冷、寂寥的意境,塑造了一个彷徨在雨巷却又怀揣着希望的独行者的形象。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7分)
  6.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   果行,国人皆劝(劝勉,勉励)
  日与其徒上高山(随从)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资助、提供)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边缘)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慰问,省视)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帮助)   支子死,三年释其政(通“征”,赋税徭役)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端正)    厉王虐,国人谤王(公开批评、指责)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升,高起)  宦士三百人于吴(当贵族当奴隶)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其所民阜财用衣食者也(使……丰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喂食)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劝请)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9题。(14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