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0100字。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能力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来的喜剧研究都非常重视讽刺,并给予讽刺的审美意义充分的肯定。中世纪最后一位同时又是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神曲》,以其辛辣的讽刺宣告旧事物的灭亡,预示新世纪的曙光。后来瑞士的一位文化史家认为,但丁“在嘲笑的语言上把世界上所有其他诗人远远抛在了后边,而即使单就他对于欺诈者的巧妙的描写而言,他也可称为大喜剧的第一流大师而无愧”。鲁迅认为“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并对果戈理、契诃夫的讽刺艺术以及我国讽刺艺术杰作《儒林外史》给以极高评价。讽刺就是创作主体以饱含炽热的忧患激情,将客体对象无价值的不协调喜剧因素撕破给人看。
  讽刺的客体对象总是否定性的,否定性在于其无价值。客体没有无价值因素就没有否定性,不能形成讽刺性,但不是所有无价值的对象都具有喜剧性。客体一本正经去追求自身的无价值因素,并自炫为有价值,这才有形成讽刺的可能。恩格斯曾经指出过这种矛盾,“怯懦和愚蠢、妇人般的多情善感,可鄙的小资产阶级的庸俗气,这就是拨动诗人心弦的缪斯,她们竭力使自己显得威严可怕,然而却徒劳无益,只是显得可笑而已”“他愈想装得高尚和有力,就愈变得可笑”。客体对象的丑是讽刺的基础,而只有当丑自炫为美的时候,丑才能成为讽刺的对象。本琼生提出,“嘲笑对象是人们的愚蠢,而不是罪恶”,有一定的道理。讽刺的“喜剧性的核心不是一般的平庸,而是自称有高度重要性的平庸;不是一般的衰老,而是化装成年轻的衰老;不是一般的陈旧,而是夸耀自己时髦的陈旧;不是一般的无足轻重,而是狂妄自大并且企图蒙蔽我们的无足轻重”。
  讽刺渗透着创作主体的否定性审美评价与炽热的憎恨之情。我国喜剧作家陈白尘就称其喜剧《升官图》为一部“怒书”。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在评论果戈理小说时谈到“幽默的两种形式”,其中有一种“严峻而露骨的幽默,它咬得你出血……用鞭子前后左右地抽打你,一种苦辣的、恶毒的、无慈悲的幽默”。波斯彼洛夫认为,“如果别林斯基在写自己这篇论文时没有受到黑格尔关于讽刺 ‘不能创造真实诗歌’观点的影响,他是会把‘幽默的两种形式’中的第二种称为讽刺的。”否定的讽刺中跳动着主体炽热的心。但是,过分的激情、愤怒化为斥责,反而会削弱讽刺性。讽刺要求创作主体有节制地将客体的无价值因素层层剥开,主体在否定喜剧对象的激愤中表现出达观的蔑视心态。缺乏达观性情,就有可能失去自身的轻松俏皮,虽则显其弊恶,掊击匡世,但往往可能浮露,流为一般的暴露谴责,失去讽刺之要旨。
  鲁迅说:“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所谓显示对象的“精神”,就是要体现喜剧客体对象本质的真。对创作主体来说,或愤或怒,都应情感真挚,这样才能使讽刺获得生气贯注的生命。构成讽刺形态的创作主体的情感必须真挚。蓄意离开生活真实的指责,不是流于谩骂,就是导致造谣、诬蔑、诽谤,那就成了讽刺的一种堕落。鲁迅说:“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他又说:“乃至丑诋私敌,等于谤书;又或有谩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则遂堕落而为‘黑幕小说’。”炽热的情感也是讽刺形态的创作主体所必需的。创作主体在讽刺中通过对否定对象的嘲弄,来表现主体的审美理想与炽热的情感,充满着主体的热情,这样的讽刺又称“热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丁的《神曲》以其辛辣的讽刺宣告旧事物的灭亡,预示新世纪的曙光,因此,他被大家称为大喜剧的第一流大师。
  B.创作主体以一种忧患激情,将客体对象无价值的不协调的喜剧因素展现出来,让其他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这就是讽刺。
  C.客体对象虽然本身具有无价值的因素,但不一定能够形成讽刺,当客体将其自炫为有价值时,才有形成讽刺的可能。
  D.有些人“怯懦和愚蠢、妇人般的多情善感”,有着“可鄙的小资产阶级的庸俗气”,却竭力使自己显得威严可怕,这就具有了讽刺意义。
  解析:选A。“他被大家称为大喜剧的第一流大师”错误,根据文章第一段信息可知,“大喜剧的第一流大师”只是瑞士的一位文化史家的评价,并不是大家都这样认为,并且强加因果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喜剧作家陈白尘称其喜剧《升官图》为一部“怒书”,从中可以看出讽刺渗透着创作主体对客体对象的一种憎恨之情。
  B.波斯彼洛夫认为,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的“幽默的两种形式”中的“苦辣的、恶毒的、无慈悲的幽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称为讽刺。
  C.创作主体有节制地将客体的无价值因素层层剥开,并且在否定喜剧对象的激愤中表现出达观的蔑视心态,会达到最佳的讽刺效果。
  D.创作主体要能够体现出喜剧客体对象本质的真,创作主体的情感必须真挚,这样才能使讽刺获得生气贯注的生命。
  解析:选C。“会达到最佳的讽刺效果”无中生有。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信息可知,“有节制地……表现出达观的蔑视心态”只是对讽刺创作主体的要求,并没有说这样“会达到最佳的讽刺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对果戈理、契诃夫的讽刺艺术以及我国讽刺艺术杰作《儒林外史》给以极高评价,说明这些具有讽刺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B.“喜剧性的核心不是一般的平庸,而是自称有高度重要性的平庸”说明要成为讽刺的对象除了自身是无价值的对象外,还有其他条件。
  C.虽然否定的讽刺中蕴含着主体蔑视心态,但这种蔑视的心态不可过分外露,否则会削弱作品的讽刺力量,这就要求创作主体具有达观性情。
  D.讽刺应该包含着创作主体炽热的情感,应该是对否定对象的嘲弄,是轻松俏皮的,而不应该指责、谩骂,乃至造谣、污蔑、诽谤。
  解析:选D。“而不应该指责”错误,从原文中“讽刺就是……撕破给人看”“讽刺的客体对象总是否定性的”“蓄意离开生活真实的指责,不是流于谩骂,就是导致造谣、污蔑、诽谤”可知,讽刺是有指责的。
  二、(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0分)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