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圈点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的意义,懂得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圈点、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带来一束洁白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曾经盛开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心田上,也曾经盛开在无数人的心田上。现在就让我们借助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开展一次品赏百合花的语文活动。
二、资料链接
1.作者档案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2.百合花,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花。它原来出生于神洲大地,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只把它作为食用和药用。及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很值观赏,他曾诗云:“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从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七。
三、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不屑( xiè ) 鄙夷( yí ) 花苞( bāo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