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00字。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下雪吗?见过雪后的景象吗?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雪景,或者朗诵一段(节)描写雪景的诗文,同时谈谈对雪的感受。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农历八月初三)。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如《呐喊》、《彷徨》、《野草》、《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朝花夕拾》等脍炙人口的名作,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部作品,而《雪》又是《野草》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篇文章。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蒋抗日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野草》中收入的23篇散文诗,都是作者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