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有教学设计,约1910个字。
《孩童之道》教学设计
育民中学李玉莲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整首诗。
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㈢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感知﹑品味﹑初识泰戈尔的诗歌,在品读诗人笔下的“孩童之道”时,联系到自己的感受,理解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诵读整首诗,从体会诗歌的形象和整体感觉入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诗歌分析与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应该去感谢一个人,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是她赋予了我们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为他付出了世界上最真挚﹑最纯朴﹑最无私的爱。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人世间要是没有爱,就没有快乐,生活也便失去了“韵律”。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泰戈尔“爱的哲学”,一同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母子情缘。板书——《孩童之道》
㈡作家及作品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从童年时代起就热衷于诗歌创作,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近千首歌曲。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长篇小说《戈拉》《沉船》《小沙子》《家庭与世界》《纠缠》,中篇小说《四个人》《两姊妹》,短篇小说《莫哈玛娅》《一个女人的信》等等。《孩童之道》选自散文诗集《新月集》,《新月集》出版于1913年,共收入儿童
㈢初读诗歌
师:请同学自由流利的朗读诗歌,初步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内容。
㈣老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诗歌,注意语调与节奏。
㈤讲读诗歌
⒈师:找一位同学读诗歌的第一节,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孩子有着“飞天”的神奇本领,但却舍不得离开呢?
生:因为母爱的力量太伟大了,有着让孩子舒服的温度,让那个孩子依恋的怀抱,这就成为了他留下来的最大理由,使他舍不得离开了。
⒉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诗歌的第二节,仔细想一想作者接下来都说了些什么?
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