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70字。
晨读晚记
一、熟记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洗涤(dí)惮(dàn)攒射(cuán)尸骸(hái) 噩耗(è)羽翼(yì)
屠戮(lù)浸渍(zì)菲薄(fěi) 作揖(yī)租赁(lìn )篱笆(lí bɑ)
解剖(pōu)堕入(duò)拍摄(shè)创伤(chuānɡ)纤巧(xiān)忏悔(chàn )
琐事(suǒ) 堕入(duò)呢帽(ní)熙攘(xī)莅临(lì)步履(lǚ)
谦逊(xùn)屏息(bǐng) 激亢(kàng)同胞(bāo)澎湃(pài)
披沙拣金
一、分析语段的作用。
语段作用的题目,一般考核语段的作用,语段从类型上分有中间语段(或插入语段)开头的语段和结尾的语段,回答这类题目注意先回答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中心的角度回答作用。插入语段,主要是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的作用,开头有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等,结尾有照应上文、开头、标题,升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
《纪念刘和珍君》文章第三部分插入和刘和珍的几次交往的描写突出刘和珍的温柔、不屈、有责任感的性格特征,和下文写统治者的暴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人却遭受如此的残害,揭露统治者的暴行,突出了作者的愤怒的情感。
二、理解句子含义。
分析句子含义首先要明确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功用。“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信息的作用;“结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的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感情句”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这些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的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探究句子含义还要结合文章的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句子: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从悲哀、愤懑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飞跃,要做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样,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再如:“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引号明确了“苟活到现在”所修饰的中心词是“我”,而不是“学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刘和珍的确是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说但与她的伟大的牺牲精神相比,自己不过是“苟活者”。这样写,是对第一部分“程君”那段话从另一方面的补充,即自己并不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给一个喜欢自己文章的学生写悼念文字,自己所悼念的其实是一位真的猛士。这样写,既把第一、二部分的内容紧紧熔铸在一起,又突出了鲁迅对这位学生极高的崇敬。这种崇敬之情贯穿于第三、四、五部分的记叙,至第七部分的议论进一步发挥。总之,本句中引号起强调作用,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以死难烈士为榜样,英勇奋斗的强烈愿望。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为此感到骄傲和崇敬。
三、散文的语言风格。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
《小狗包弟》这篇“说真话、抒真情”的作品,全文没有令人费解的象征、隐晦的比喻,有的只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自然的话语,形成“我手写我心”的风格。读者所看到的是作者痛苦的、真诚的、没有任何矫饰的心灵原生态,正因为如此,才更有打动读者的直接效果。作者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小狗包弟》实现了这一美学追求。全文语言质朴无华、明白如话,真正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四、文意的概括和情感的探究。
文意概括是散文较为常见的题型,有直接概括全文内容、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答题时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分析这些年文学作品阅读概括试题的答案,要么是文章的原句,要么有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联句组成,因此一定要用文章的词语答题,切莫想当然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有时意思对但就是不得分。既然这样首先就要划读文章找到这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词语主要有形容词、修饰语一般概括特点时要用;关联词语,通过关联词语找到文章的重心,转折句、递进句重心在后面,因果句可明确原因结果;句子主要有情感句、意蕴句、接榫句,这些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往往在表达方式变换时出现,比如全段以记叙为主突然出现一个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这样这个句子可能就是把握文章内容情感的突破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塑造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直接描写有语言、动作、肖像,间接描写有对他人的影响、和他人的对比以及别人的评价。“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些词语在文中是重点强调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崇拜之心。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如描写外貌,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五、文章的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探究,把握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纪念刘和珍君》是主要内容和情感,《小狗包弟》是主要事件和主要的描述对象,是抒发情感的媒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主要事件和表达的主要情感。
日积月累
学会拒绝
话题分解
这是一个带有浓厚思辨性质的关系型话题,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息息相关。
有时从同一个标准出发,会让我们找到相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并持之以恒。有时同样一个标准却折射出不同的角度:物质上我们要知足常乐,精神上则是不知足常乐;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有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却常常会得出不同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有人认为逆境不“逆”、“丑”也是美;有人为偶然的不幸郁郁寡欢,失去了生命的欢乐,而有人即便是泰山压顶,也为了大家的幸福去创造自己的快乐。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竟然可以殊途同归,得出相同的标准,原来,生活是苦是甜都只是人们的一种感受。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苦”与“乐”、“荣”与“辱”、“美”与“丑”、“成”与“败”、“逆”与“顺”、“得”与“失”、“祸”与“福”、“利”与“弊”等这些问题时,或先定标准,然后找出标准与角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先选角度,然后看角度与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不管怎样,最终要表现的应该是以集体、民族、或国家利益为重的奉献精神,超越时代和社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素材积累
1.因弯曲而生存(谷东雪大且密——弯曲枝丫反弹——雪松无损——一对夫妇重归于好)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景色之谜,许多人不知所以,然而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夫妇。那是1993年的冬天,这对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否则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它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少顷,两人突然明白了什么,拥抱在一起。
2.欣赏使人变美(戴尔•卡内基小时侯是个坏孩子——常做坏事——继母很欣赏——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3.我为什么要苦恼呢?(《庄子》——子舆天生浑身缺陷——有人问他是否苦恼——子舆昂然回答不苦恼)
《庄子》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子舆天生浑身缺陷:驼背,隆肩,颈脖超天。有人不恻隐地问:“你一定为你的形象很头疼,很苦恼吧?”子舆昂然回答说:“我为什么要苦恼呢?如果老天把我的作臂变成一只公鸡,我就让它高亢地鸣叫为人们报晓;如果老天把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