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6510字。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2016.12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褴褛(lǒu)拘泥(nì)精髓(suǐ)拾级而上(shí)
B.雄踞(jù)吝啬(lìn)俊逸(yì)分道扬镳(biāo)
C.皱缬(xié)寥廓(liáo)怅惘(wǎng)薄暮冥冥(báo)
D.缥碧(piǎo)簌簌(sù) 惬意(xiè)明眸善睐(mó)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十七大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幼鲸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的场面。
C、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D、每逢税务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的控制标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B、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各地政府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一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全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为线索,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B、《一双手》原是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的一部分,这篇散文透过人物的手的描写看他的精神追求,从他的劳动成果——创造绿色宝库来看一位工人的爱绿之情。
C、《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的历史作用。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主要内容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合称“六义”。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碧波荡yàng的古运河沿岸胜景林立:有闻名xiá迩的瓜洲古渡,饱经cāng 桑的扬子桥,蜚声中外的普哈丁桥,以及繁花似jǐn的茱萸湾公园。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多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①,白露为霜。(《诗经》)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③,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美国竭力寻求租借泰国乌塔堡军用机场,这与美国意图制衡中国崛起,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有关,可谓“。”(用《醉翁亭记》中的名句)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景传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其悠悠不尽之情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8.名著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1)《格列佛游记》中,在飞岛国的“拉格多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两个来。(2分)
(2)阅读材料,联系人物身份恰当表达。(6分)
26岁的王保保被尿毒症折磨了五年多后,终于要换肾了,父亲借了二十万的债,母亲决心捐出自己的一颗肾。2014年元月当王保保手术成功,顺利出院时,却面临法院的审判。为了筹集换肾费用,王保保曾三次贩毒被抓。令人没想到的是,9月26日,一审法官宣判王保保死刑。
《南方周末》记者就判决结果采访了王保保、法官及王保保父亲。请你联系人物身份,代人物向记者表达观点:
王保保:(2分)
法官:(2分)
王保保父亲:(2分)
二、阅读理解(共54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9—10题。(6分)
闻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
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
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9.本诗前两句诗人运用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孤客几回愁里听”中一个“愁”字道尽了诗人心中的悲苦,细读诗歌请你说一说诗人因何而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①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②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③、苌弘④、师襄⑤、老聃⑥。郯子之徒⑦,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