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11570字。
  诸暨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秕(bǐ)谷长篙(gāo)        方向舵(tuó)泪洒纸笺(jiān)
  B. 旱涝(lào)肘腋(zhǒu)撩(liāo)头发着手成春(zhuó)
  C. 间(jiàn)断消散(sàn)        饮(yìn )牲口靡(mí)日不思
  D. 跻(jī)身诳(kuánɡ)语差不多(chā)岁稔年丰(rě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云中白鹤”印章尚不能被认定为邓世昌的私人物品,确定其所有者仍须严谨的考订工作,致远舰上的将士素质都很高,不排除是其他将士的印章。
  B. 气节是临危受命不退缩、慷慨赴死不低头,是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关键时刻赴汤蹈火。人在颠沛流离、艰辛倍尝时最能感受到气节的力量。
  C. 秀逸端庄符合传统审美的眼光,所以真正的旗袍在剪裁设计上除了尽现中国女性的
  外在美态外,更是注重展现其秀外惠中的内在美。
  D. 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前各方舆论大力宣传,近日相关内容和各类研讨会频繁举行,专业讲座不断推出,就是为这项关乎改革发展方向的法令的颁行张本。
  B.另外,省际相邻高速交警支队、大队还要建立联动协查机制,对整治其间发现的重点车辆,在本省不能及时拦截处理的,要做到“一处发现,六省通报、多点查缉”。
  C.经过一个多月考察和与美国协商,9月30日,韩国公布庆尚北道星州郡高尔夫球场为“萨德”最终部署地。这一长期引而不发的问题如今终于尘埃落定。3
  D. 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B.农村工作负责人陈锡文在政协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现在批准可以自己商业性生产和上市的农产品转基因技术只有两项:棉花和木瓜。
  C.国家旅游局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亮点,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采摘游、美食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D. 风景名胜区近期实施环境整治,区内某家餐馆原本立着的一块广告牌,因不符要求被列入拆除范围,将主动完成拆除和清理工作。
  5.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
  B.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C.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交通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D. 处理好领土争端问题是关乎将来的大事。一方面,要从历史的角度寻找领土归属的法理依据,另一方面,要从长远的角度运用政治、外交智慧来缓解、消除争端。
  6.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古希腊人立下塞基洛斯墓志铭甚至更早的时候起,人们写作、歌唱与演奏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神的荣光与人世的美好。
  ②但即便如此,对丑与恶的表现也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从未有人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如此操作。
  ③当音乐史的长河逐渐流淌至近现代,作曲家们发现对暴力、扭曲、阴暗的描写同样是艺术美的一种
  ④古典音乐一定不会是助长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催化剂。
  ⑤将艺术与生活区分开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
  ⑥听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人不会真去搞这么一场献祭仪式,热爱马勒交响曲的乐迷们也不会因为受其中悲观厌世情绪的影响而真去做什么轻生之举。
  A.④①③②⑥⑤B.⑤⑥④①③②C.④②①③⑤⑥D.③②④①⑤⑥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用户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而一家网站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手机控”们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一场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
  (1)请根据材料,为“手机控”下一个定义。(2分)
  “手机控”是
  (2)根据上述情况,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劝导人们正确对待手机。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15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