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6070字。
东莞市捷胜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⑴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⑵后来发生了fēn 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⑶于是大家放开了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            ) 。
  ⑷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niān qīng pà z hòng(),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B.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C.兰州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金城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B.赛场工人不畏炎热,正人声鼎沸地安装各种设施。
  C.这场足球比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赛最终还是停留在1:1。
  D.为了保障旅客的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治旅游市场。
  5.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题(46分)
  (一)(11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选段))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划线的字。(3分)
  ①缀行甚远()②并驱如故()③一狼洞其中()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8. 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出屠夫心怀恐惧、急于摆脱狼的纠缠的心理状态。
  B.选段中两处加框的语句,后一句照应了前一句,说明屠夫对狼的判断是正确的。
  C.选段“顾野有麦场”与成语“瞻前顾后”中的“顾”字意思是一样的。
  D.选段以狼的死亡作结,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狼极端愚蠢,人聪明无比。
  9.结合选文和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所认识到的狼性。(3分)
  (二)(10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字。(3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不知其善也()
  1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段话描
  述的是对师生关系的哪个要求()(3分)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3.谈谈自己从此文得到的启示。(2分)
  (三)(12分)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