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5450字。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初三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选出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潮汛(xùn) 栈(jiàn)桥谮(zèn)害豁(huò)然贯通
B.荇(xìnɡ)藻拮据(jū) 诓(kuānɡ)骗孜(zhī)孜不倦
C.社稷(jì) 嗤(chī)笑汲(jí)取鸿鹄(hú)之志
D.解(jiě)元抽噎(yē) 恣睢(suī) 怒不可遏(è)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萧索慰籍寻章摘句持之以恒B.晨曦鄙夷格物致知轻而易举
C.瞰望煞白根深蒂固味同嚼腊D.扶掖沙哑巨星损落不言而喻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B.一提到梁子湖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C.赵良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不敢去想如果真的面对有一天失去你的时候,是怎么样一种歇斯底里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B.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C.他饰演了一个英雄人物,观众被深深打动了,说这是我们的偶像。
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5.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①一边是爱不释手,一边就到处跑书店,但哪儿都没有。
②于是想到:好书未必都好卖。
③书是借来的。
④或者干脆说:真正的最好的书,往往倒是不畅销的。
⑤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全部看完了,又回过头去看,而重看比初看更有味。
A.③②④①⑤ B.③⑤①②④ C.⑤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⑤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乡》——鲁迅——《呐喊》
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不求甚解》——丁肇中——现代作家
D、《孤独之旅》——曹文轩——《草房子》
7.默写(共8分,每空一分。)
①,不宜异同。(《出师表》)
②,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归田园居》)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④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秋思》)
⑧池上碧苔三四点,。(《破阵子》)
8、名著阅读与积累。(6分)
(1)弗兰西斯•培根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求知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典长篇小说,它鲜明的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我们学过的课文《智取生辰纲》就是出自它的第十六回。在文中,佯装卖酒的人物是__________,绰号为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 6分)
(一) 回忆《曹刿论战》,回答。(10分)
9.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2分)
又何间焉小大之狱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夫战,勇气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理解填空。(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12.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2分)
我的积累: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3.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2分)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三)说明文阅读。(16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