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990字。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形式虽然简单,考查的内容却非常广泛。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以取得文言实词学习的最佳效果。
热点题型一 一词多义
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契苾何力,其先铁勒别部之酋长也。父葛,隋大业中继为莫贺咄特勤,以地逼吐谷浑,所居隘狭,又多瘴疠,遂入龟兹,居于热海之上。特勤死,何力时年九岁,降号大俟利发。至贞观六年,随其母率众千馀家诣沙州,奉表内附,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何力至京,授左领军将军。
七年,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同征吐谷浑。军次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行,为贼所攻,兄弟皆中枪堕马,徒步而斗,兵士死者十六七。何力闻之,将数百骑驰往,突围而前,纵横奋击,贼兵披靡,万均兄弟由是获免。时吐谷浑主在突沦川,何力复欲袭之,万均惩其前败,固言不可。何力曰:“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一失机会,安可倾其巢穴耶!”乃自选骁兵千馀骑,直入突沦川,袭破吐谷浑牙帐,斩首数千级,获驼马牛羊二十馀万头,浑主脱身以免,俘其妻子而还。有诏劳于大斗拔谷。万均乃排毁何力,自称己功。何力不胜愤怒,拔刀而起,欲杀万均,诸将劝止之。太宗闻而责问其故,何力言万均败恧之事,太宗怒,将解其官回授,何力固让曰:“以臣之故而解万均,恐诸蕃闻之,以为陛下厚蕃轻汉,转相诬告,驰竞必多。又夷狄无知,或谓汉臣皆如此辈,固非安宁之术也。”太宗乃止。寻令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敕尚临洮县主。
(选自《旧唐书•契苾何力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其母率众千馀家诣沙州 诣:到
B.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 置:安置
C.若不袭其不虞 虞:欺诈
D.何力不胜愤怒 胜:经得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主要涉及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A项,用“义项链+语境”法可推知。“诣”有两个常见义项:一是“往,到”;一是“访问,拜访”。结合语境可知,“诣沙州”中的“诣”是“往,到”的意思。故该项正确。B项,用“义项链+语境”法可推知。“置”有“放置,摆放”的意思, 的“胜”显然与“驴不胜怒”中的“胜”意思相同,是“经得住”的意思。故该项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提分秘籍】归纳义项,语境求解
文言实词题要得分,必须多积累,多读多记。但是在做题时,是有“法”可依的,要依据语境进行推断。语境包括上下文、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三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语境义的推断有“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内猜想法”三种方法。具体来看,解答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用一条线索串起义项。文言实词的义项通常很多,不容易记忆,我们可找一根“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使记忆变得简单起来。如“置”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两次:“置之坐上”(放置),“沛公则置车骑”(放弃)。在《韩非子》中出现过“郑人有且置(置办,买)履者”。“放置—放弃—买”就是一条义项链,这样可以使记忆简单有效。
2.意义推断。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如上述题中的“何力不胜愤怒”,由于前面写了有人冒功,所以何力发怒,那么“胜”就是“经得住”的意思。
3.语法推断。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句式的特点,都属于此类。比如上述题中,从“随其母率众千馀家诣沙州”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句式“率领……到……”,这样很容易得到“诣”就是“到”的意思。
4.句内猜想。前后文没有明显的推断根据,但是根据本句的感情色彩、连贯要求等,可以推知实词意思。如上述题中“若不袭其不虞”一句虽然没有暗示,但是根据句子本身的意思,可推断出“虞”解释为“欺诈”是错误的。
一词多义属于文言实词的必考内容,大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