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有教学设计,约2140个字。
《黄河化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课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一代伟人在困境中逆流勇进的气概。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伟人逆流勇进的气概及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看能不能说出歌的名字及歌颂的人物?
(播放歌曲《东方红》,学生回答。)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可就是他——一个农民的儿子,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一位伟人,在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黄河化险》来感受一下。(板书课题)
2、资料简介
作者:权延赤,1945年生于河北完县。当代作家,长期在部队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
背景资料:1947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直到葭县(今佳县)黄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治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
3、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遇事镇定、机智、勇敢的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