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2单元 小结 测试题(基础版)(解析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2单元 小结.doc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02单元 测试题(基础版)(解析版).doc
第2单元检测题
(考试用时: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9分)
1.默写:(12分,每空1分)
(1)树木丛生,___ ___。 ,洪波涌起。《观沧海》
(2)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钱塘湖春行》
(4)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5)《次北固山下》中既点明时令,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 。
(6)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在求学的道路
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
(7)《夜雨寄北》中一问一答,将作者欲归不能之愁跃然纸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2)山光悦鸟性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4)谁家新燕啄春泥(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6分)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 )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 )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A) “我可 活什么劲!”
……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qiáoCuì( )的脸上现出yāng qiú(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B)
(喜气洋洋 喜出望外 喜笑颜开)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2)根据文中拼音写词语。(2分)
(3)在A处加标点。(1分)
(4)在B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写在横线上。(1分)
【答案】
(1)huànChuí
(2)憔悴 央求
(3) :
(4)喜出望外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课下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如:逗号,顿号,省略号,感叹号、冒号等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要求学生多读文章,养成熟练地语感。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综合性学习。(5分)
近年来,为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 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 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3)仔细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2分)
老师话中的意思是:
【答案】
(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看法不一。
(2)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或: 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3)老师: 还有谁没有交作业 (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本段针对方言有两种观点。故主要信息: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看法不一。
第2单元小结
晨读晚记
一、熟记字音
褪(tuì)卜(bǔ) 焚(fén) 痣(zhì)
搓捻(niǎn ) 繁衍( yǎn ) 迁徙(xǐ )觅食( mi ) 惭愧(Can ) 譬如(pi) 栖息(qī)
小憩(qì) 遨游(áo ) 花团锦簇(cù) 冥思遐想( xiá ) 萤(yíng)火虫
尴(gān)尬(gà)一字不漏(lòu)威慑(shè)聪慧(huì)开拓(tuò)停滞(zhì)
聋 (long )、斜翘 (qiao )、须臾(yú )、徒手(tu )、惊讶(ya )、屏息(bǐng)
承蒙(Cheng )、绰号(chuò)、优雅( ya )、呆板(Dai )、叛逆(pan)
丑陋(lou )、洗耳恭听( gōng )、持之以恒( héng )、鸦雀无声(ya )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三省吾身(xǐng) 诲女知之乎(huì )
内自省也( xǐng) 其恕乎( shù )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
二、识记词意。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毫无例外:一点也不例外。
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很大。
独具慧眼:比喻有读到的眼光和见解。
蛛丝马迹: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尴尬:①处境困难,不好处理。②(神色、态度)不自然。
停滞不前:因为受到阻碍而停顿下来,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熟练流利。
威慑:使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得意洋洋: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持之以恒:长久的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三、熟记文学常识。
7.魏巍,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披沙拣金
一、分析第二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二、第一人称的运用及作用
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不一定是作者。其作用:
1.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2.使文章具有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
3.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4.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
三、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
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技巧点拨:
1.段意合并法。
2.要素串联法。
对于一段文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提取原句。2.关键词组合法。3.抽象概括法。
五、外貌描写的作用。
1.通过外在表现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2.外貌描写的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3.外貌描写是正面刻划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和服饰的描写。对人物的外貌抓的好,就能很好地塑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六、动作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