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
26 三 峡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
2.诵读,揣摩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特点。
重点
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读诵法、联想法。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1课时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水利工程,也一定渴望了解三峡的雄壮与秀丽,今天,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水经注》,他会告诉我们三峡有多么迷人。
郦道元(469或472-527年),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水经注》全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情况。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它
26.三 峡
精彩开篇词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在这数不胜数的瑰宝当中,长江三峡就是一颗最亮的珍珠。去过三峡的同学,一定会因那两岸夹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一定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让我们的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吧!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领略三峡景色美
一、情境导入
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描写的就是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襄(xiāng) 御(yù) 溯(sù)
湍(tuān) 啸(xiào) 属(zhǔ)
涧(jiàn)
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