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1.1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1.2 诗两首(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1.3 大堰河─我的保姆(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2.4 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2.5 荆轲刺秦王(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2.6 鸿门宴(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3.7 记念刘和珍君(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3.8 小狗包弟(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3.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4.10 短新闻两篇(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4.11 包身工(含答案).doc
【优选】2016-2017学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4.12 飞向太空的航程(含答案).doc
1沁园春 长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湘江/镶嵌 染色/点燃 飞翔/享受
B.沉浮/符合 寥廓/括号 峥嵘/征兆
C.茂盛/藐视 挥斥/钥匙 僧侣/鲁莽
D.舟楫/周详 遒劲/追求 遏止/碣石
解析:A项,分别读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B项,分别读fú,kuò,zhēng。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D项,分别读zhōu,qiú,è/jié。
答案:B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击水:游泳。
解析:“挥斥”,在诗中的意思是“奔放”。
答案:C
3.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有志革命的人绝不能 ,寸功不展。
(2)国庆节期间,许多老将军相聚北京,共同回顾创业初期的那段 。
(3)毛泽东主席一生 ,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
A.蹉跎岁月 光风霁月 峥嵘岁月
B.蹉跎岁月 峥嵘岁月 光风霁月
C.峥嵘岁月 蹉跎岁月 光风霁月
D.光风霁月 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
解析:“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可以从成语的意思和使用对象角度区分。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句中“每逢深秋时节”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槐榆丹枫”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第(2)句中“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成了“抱”“绕”“水”“茂”,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④更好。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5~7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2 诗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河畔/背叛 青荇/行伍 艳影/沿袭
B.软泥/拘泥 荡漾/跌宕 榆树/逾越
C.粉碎/萃取 沉淀/碇石 竹篙/枯槁
D.清潭/坦荡 浮藻/朝霞 柔波/揉碎
解析:A项,分别读pàn,xìng/háng,yàn/yán;B项,分别读ní/nì,dàng,yú;C项,分别读suì/cuì,diàn/dìng,gāo/gǎo;D项,分别读tán/tǎn,zǎo/zhāo,róu。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他深谙俄国文化,信手拈来俄国文学作品,让俄罗斯朋友由衷感慨。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后面不能带宾语。C项,“举步维艰”指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与语境不符。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解析:C项,语序不当,“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应改为“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1)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① 。
(2)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以灵感,② 。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解析:(1)句反映了读诗的思维逻辑,通过诗歌语言把握诗歌形象,借助诗歌
……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泊(bó) 瞭望(liáo)
煽动(shān) 掐死(qiā)
B.咒语(zòu) 攥着(zuàn)
胳臂(bei) 扯开(chě)
C.夸口(kuā) 火钵(bō)
典押(yā) 碾碎(niǎn)
D.掰开(bāi) 保姆(mǔ)
团箕(jī) 忸怩(niè)
解析:A项,“瞭”应读“liào”;B项,“咒”应读“zhòu”;D项,“怩”应读“ní”。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辞,不写让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如堕五里雾中。”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解析:注意前后照应,横线后的文字是对横线处词语的解说。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善良,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大堰河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他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解析:A项,“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此处应为“饮水思源”。B项,“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是贬义词。此处应为“无微不至”。C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常用于贬义。D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外诗歌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阅遍所有诗歌大师的传世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所以选择十分重要。
B.诗人远离祖国故土,故土让诗人时时依恋,因此诗人对祖国的关心常常流露在诗中。
C.诗人在大堰河家里生活了五年时间,使他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他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辉映(yìng) 九霄(xiāo)
奇迹(jī) 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ì) 酝酿(ràng)
横亘(gèn) 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 苛刻(kē)
扭转(niǔ) 载人飞船(zài)
D.着陆(zháo) 耸入(sǒng)
轨道(ɡuǐ) 可供借鉴(gōng)
解析:A项,“迹”应读“jì”; B项,“酿”应读“niàng”;D项,“着”应读“zhuó”。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3)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4)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 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
解析:“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震动”指(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内心不平静,“震惊”则是使人大吃一惊的意思。“实施”虽也有“实行”的意思,但它比“实行”严肃、庄重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是“法令”“政策”等。“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行贷款限制放松和两次小幅降息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动力。最新迹象表明,中国可能已摆脱许多经济学家曾担心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