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小题,约5270字。
《寄欧阳舍人书》课后知能检测试卷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 严:严肃
B.至于通材达识材:同“才”
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勒令
D.潜遁幽抑之士遁:逃跑
【解析】 A项,“严”是“尊敬”之意;C项,“勒”是“刻”的意思;D项,“遁”是“隐居,遁世”之意。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B.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
C.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D.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解析】 A项,副词,于是。B项,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C项,古义,常常,指事情发生的频率;今义,指事情的发生具有规律性。D项,古义,两次;今义,动作再次发生。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
B.则人情之所不得
C.六王毕,四海一
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解析】 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而善人喜于见传
B.惧后世之不知
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D.则人情之所不得
【解析】 A项,是被动句;B项,是“不知后世”;C项,是“近安”;D项,是“不得人情”。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赐书 蒙:敬词,承蒙
B.先大父墓碑铭先大父:名词,去世的父亲
C.则以愧而惧愧:形容词,惭愧
D.警劝之道道:名词,作用
【解析】 先大父:死去的祖父。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C.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