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70字。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采用问题提示的方法,引导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共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等等。为使承载这些文化的典籍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我国从隋唐以来,通常采用“四部分类法”。清朝乾隆时按照此法编成《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分类
  分类 内容
  经部 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石经、汇编等12类。
  史部 分为正史(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7类。
  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不仅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
  时期 文化背景与特点 代表作品
  春秋
  战国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时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等
  春秋
  战国
  至
  两汉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 《尚书》《春秋》
  《左传》《史记》
  《汉书》《礼记》等
  两汉
  至
  隋唐 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史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百喻经》
  《坛经》
  《贞观政要》
  《史通》等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朱子语类》等
  明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生了一批卓越的科技著作。 《焚书》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等
  明清
  之际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明夷待访录》
  《文史通义》等
  近代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是这一转型期突出的任务。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