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精彩开篇词
  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中国圆明园,1860年(清咸丰十年)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为灰烬。从此,人类尽失亚洲文明。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民族自信心?请你带着这些思考,与我一同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琉璃(liú li) 珐琅(fà láng) 脂粉(zhī)
  朱鹭(lù)  晨曦(xī)  劫掠(jié lüè)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恍若:仿佛。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惊骇:惊慌害怕。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瞥见:一眼看见。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品味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悲剧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雨果一起赞颂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增强爱国情感,痛恨侵略者,树立保卫人类文明的责任感。

  重点
  1.感受文章中对东方智慧的高度赞美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爱,加深对侵略的恨。
  2.品味文章多姿多彩的语言,欣赏作者的讽刺艺术。
  难点
  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1.雨果的相片。
  2.圆明园的焚后图片。

  1课时


  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中间有谁去过首都北京,更不清楚在去过北京的学生中有哪些人曾去过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近代一座奇美无比的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可惜这座辉煌无比的名园,却被一伙入侵的强盗焚毁了,只留下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残垣断壁。对于这一破坏、践踏人类文明的罪行,当年在法国,有一位作家发出了抗议,这是对人类良知的愤怒谴责。

  雨果(1802—1885年),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他在这些作品里对人民的不幸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社会的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