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试卷。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出题人 :付荣         审题人:姜长清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歌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出现。《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另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实极为不满。这就形成了魏晋诗凄苦闷郁的另一基调。这时期已经出现对七言诗的探索。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楚辞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很显著,杂言诗也不太多。《诗经》的影响却是一目了然的。这一阶段的诗,现实性都很强烈,其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且趋于完善,七言诗也出现,诗的创作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诗人把这一阶段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或“古风”。这的确是一股神奇的、深邃的、美丽的古风,直到今天,它还在时时吹拂着我们,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清丽的奇思和幽深的玄想。
  (节选自王长虹《风歌一曲唱辉煌——唐以前的中国诗》)
  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们先人有目的的诗歌集体创作活动,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了它的创作。
  B.《诗经》中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诗经》从而成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源起。
  C.《诗经》所收录的作品大约三百零五篇,这些作品是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D.《诗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它深刻宽阔地显示出了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楚辞的产生几乎与《诗经》同时,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的一种体裁,后来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两汉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诗歌由四言到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代表了中国诗的转折。这时期,也出现了对七言诗的探索。
  C.魏晋南北朝时代,诗风有两种走向,一方面是慷慨悲歌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凄苦闷郁的基调。
  D.旧体诗的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之后五言诗趋于完善,又出现了七言诗,诗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也渐趋成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楚辞体诗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两汉时代,诗风质朴,作品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因而,此时的诗不重华丽,推崇写实主义。
  C.魏晋时的文人们因为身处斗争残酷的政治环境,只好通过谈玄论道,宣泄内心苦闷和不满。
  D.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它还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GAC)
  出题人 :   刘明娜     审题人:高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5)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张良出,要项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 。                     D.秋毫不敢有所进。
  3. 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若入前为寿
  C.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吾得兄使之
  4. 与“不如因善遇之”一句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因人之力而蔽之
  5. 下列各句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项伯)平时和张良交好 。   
  B.毋纳诸侯-----不要让诸侯内部的军队进来。
  C.毋从俱死也------不要跟从(刘邦)一起送死了 。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希望您把我的情况全部告诉(项羽),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