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760字。

   
  2016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宋代是古代仓储机构发展的重要阶段,古代社会中与荒政相关而最为重要的三种仓储机构义仓、常平仓、社仓在此间都受到重视,同时并存。这凸显了两宋时期在古代仓储机构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指示着仓储机构在宋代赈济体系中的重要性。
  宋代义仓、常平仓、社仓的兴置时间有先后之别,具体背景也不尽相同。义仓之设,始于宋太祖,是唐末五代战乱大体结束之后,面对社会救荒机制不完善的现实,宋廷推出的一项针对水旱灾荒的社会救济政策。建隆四年,太祖“令诸州各置义仓,自令官中所收两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给与民人”。宋代首置常平仓在太宗朝,稍晚于义仓。常平仓设置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物价失衡。
  其时京畿丰收,物价偏低。朝廷增价收购物资,设常平仓作为将来经济调控中减价出售的资本。淳化年间常平仓的设置只限于京城,其主要功能乃平抑物价,所以常平仓钱物的使用方式,乃是用以进行增价买入、减价卖出之类的物资交易。社仓是宋代三种仓储中兴置时间最晚的一种。在功能方面,社仓与义仓类同。不过,社仓设置地在乡社,而非州县城郭。由于更近基层,所以社仓管理多委托本乡土居或有义行的官员士人与本县官员同共负责。宋代义仓、常平仓、社仓建置背景各有不同,使得三仓在功能定位或制度设定方面,多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作为备先之具的仓储机构,由于官方与民间在其中的参与程度不同,对仓储本身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反映着两类社会力量在社会救荒中的作用程度。常平仓与义仓虽都有来自官方的深度介入,二者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仓本收纳方面。仓本是仓储机构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基础,宋代常平仓仓本以朝廷上供钱充,是三种仓储中仓本最为稳定者。义仓仓本则与官方两税收纳直接挂钩,按一定之比例随两税一并上缴。仓本的稳定,使得常平仓的建置较义仓更为稳定,其在社会救济中发挥的作用自然更为持久。但反过来看,义仓民间出资、官方管理的特点,使其成为官方与民间互动的一个平台,故而在维系官方与民间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宋代社仓的真正推广在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其出现的时间比之义仓要晚两百年之久。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从赈济灾荒的整体效果来看,社仓最弱。但社仓设置于乡社,相较于义仓、常平仓设于路、州、县,以及两仓两级三层的管理模式,社仓的制度设定要简单得多,且更为接近基层而便于及时赈济。所以社仓更能惠及一般民众,因其更具民间性质,更为贴近民间的诉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社仓的仓本来源虽是从常平仓借支,系由政府提供,作为社仓兴置初期的基础本钱。但其更为持
  续的仓本来源,是社仓运行中敛散所得的利息,当利息积累到一定数额,最初借支的常平仓米斛归还后,社仓就进入民间自主经营的状态。而与此同时,还在民间力量资助下兴起的社仓成为主流。所以综合地说,宋代民间力量参与社仓的程度,远强于其参与常平仓与义仓的程度,而社仓的出现,正象征着宋代救荒力量由官方向民间的转移。
  (节选自《宋代救荒的社会力量》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仓储机构在宋代赈济体系中的重要性表现在与荒政相关的三种重要仓储机构义仓、常平仓、社仓同时并存。
  B.宋代义仓、常平仓、社仓兴置的具体背景不尽相同,导致三仓在功能定位或制度设定方面各具特色。
  C.官方与民间在义仓、常平仓、社仓中的参与程度影响着三种仓储机构在社会救荒中的作用程度。
  D.相较于官方力量占主导地位的义仓、常平仓,宋代民间力量参与社仓的程度最强,所以其赈济灾荒的效果远强于常平仓与义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义仓的设置是朝廷面对社会救荒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推出的一项社会救济政策,供水旱灾年救济百姓。
  B.常平仓的设置只限于京城,主要以物价偏低时增价买入、物价偏高时减价卖出的方式来调控市场的物价。
  C.社仓是用来应对凶歉灾荒的,多由本乡土居或有义行的官员士人与本县官员同共负责管理。
  D.社仓设置地在乡社,制度设定简单,更能惠及一般民众,贴近民间,是宋代救荒力量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象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常平仓有来自官方的深度介入,仓本由朝廷上供钱充,仓本收纳在三种仓储中最为稳定,它在社会救济中发挥的作用最持久。
  B.义仓是三种仓储中最早出现的,它的仓本来源于官中所收两税,具有民间出资、官方管理的特点。
  C.部分社仓从常平仓借支作为兴置初期的本钱。本钱归还后,社仓就进入民间自主经营的状态。
  D.部分社仓靠运行中敛散所得的利息作为持续的仓本来源,但大部分的社仓靠的是民间力量的资助。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解答】(1)D  “所以其赈济灾荒的效果远强于常平仓与义仓”错, 原文第四段“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从赈济灾荒的整体效果来看,社仓最弱”.
  (2)B  “常平仓的设置只限于京城”错,缺少限制条件,原文第二段“淳化年间常平仓的设置只限于京城”.
  (3)B    “它的仓本来源于官中所收两税”错,第二段“令诸州各置义仓,自令官中所收两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第三段“义仓仓本则与官方两税收纳直接挂钩,按一定之比例随两税一并上缴”,仓本是在两税之外加收的.
  答案:
  (1)D
  (2)B
  (3)B
  二、古代诗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