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7550字。
  2016年下学期期末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检测试题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3大题26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命题人——陈小龙审核人——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 婆娑(sā)头衔(xián)踱步(duó)颓垣断壁(héng)
  B. 忌讳(huì)狡黠(jié)吮吸(sǔn)沁人心脾(qìn)
  C. 涸辙(hé)校正(jiào)呵斥(hē)锲而不舍(qiè)
  D. 省悟(xǐng)瞥见(biē)荒诞(yán)战战兢兢(jī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在这姹紫嫣红的春天,布谷鸟的叫声萦绕耳边,我们心潮澎pài();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我们激动不已,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zhuàn()写出人生绚丽的乐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真正男子汉》第二季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由其极具挑战性的
  节目形式造成的。
  B.衡阳市举办“十五志于学青少年国学大赛”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与经典为友,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C.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4.古诗文默写(8分)
  (1)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3)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4)白日放歌须纵酒,。(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在《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6)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为形象的诗句,那就是
  李商隐《无题》中的“,。”
  5.名著阅读(5分)
  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圆寂于杭州六和寺……
  (1)此段文字中的“他”是,具有的性格。(2分)
  (2)另写出关于他的三个情节:、、。(3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你班拟开展“我看穷游”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穷游”,不是因为穷而穷游,而是一种观念,一种不同的行走方式,一种理想的、潇洒的路上生活——背上行囊,清清爽爽地上路,风餐寒宿,简朴行走,心更自由,和“有钱”“没钱”无关。这种方式所用资金少,花销小。同时,沿途有无穷无尽的景色,看遍天涯海角,最好穷尽所有景色。
  材料二:别的孩子暑假是坐飞机、坐火车去旅行,可7月7日一大早,西安市民蒲伟背了一些平时户外用的装备,带着八岁儿子从西安出发,沿着312国道向兰州迈进。更令人惊讶的是,父子二人仅仅只带了100元现金。据了解,蒲伟是陕西户外圈的名人,曾经登过珠峰,有丰富的户外经验。蒲伟说,“平时他叫儿子豆哥,豆哥虽然只有8岁半,但也有一些户外经验,我并不太担心他的体力和毅力。”谈起行动的初衷,蒲伟说:“徒步穷游,一路可以和孩子一同感受到世间百态、人间冷暖,磨炼儿子意志,这会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和感受。
  材料三:有网友评论道:“100元穷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次社会化锻炼。不论是搭乘顺风车,还是接受陌生人的馈赠,抑或遭遇别人的误解与冷漠,为了完成“100元穷游”的目标,这对父子备尝艰辛。沿途必须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将有限的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学会寻求社会支持,这都是“100元穷游”隐含的价值。
  (1)阅读材料一,请简单概括“穷游”的内涵。(2分)
  (2)在微博上看到豆哥跟自己的父亲穷游到兰州,对徒步充满兴趣的你非常想与他们父子交
  流经验。于是你在评论区留言:(2分)
  (3)这次活动中,有同学认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社会,感受人间冷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成长;也有同学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对此,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完成7—8题。(4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被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
  人们引用它的时候又有什么意思?(2分)
  8.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马说》,回答9—13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