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5110字。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
语 文
命题学校:华 附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处填涂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义一统,是司马迁的崇高理想,是司马迁精神的核心。礼义一统学说,是司马迁对董仲舒思想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他摒弃了董仲舒的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的唯心倾向,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指导,提出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同时提出了建立巩固礼义一统国家的策略。
司马迁认为,礼义就是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是人和社会追求的目标;礼义一统,就是国家统一稳定,民族融合团结,社会运行有序,政治、经济、文化进步发展,国家持续走向富强文明。礼义是一统的核心,社会是礼义一统的社会,历史是礼义一统的进步和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西汉社会政治生活中,恢复建立起礼义得以施行和遵守的机制和秩序:国家有仁德的君王以及遵守礼义、忠诚能干的大臣和将领,施之以仁义政治;礼义得到广泛深入的施行和遵守,成为国家管理机制的运行规范,成为社会各阶级、阶层以至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品格修养,体现在集体和个体的行为中。如此,方能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边防无事,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司马迁所期冀的社会。
司马迁的礼义一统思想,从渊源上讲,远承孔子,近接《公羊》①,既是对董仲舒观点的汲取与发展,又是对所处的西汉现实的认识和对汉以前中国历史的考量和分析。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谴责了诸王叛乱的行径,反映了礼义一统思想。司马迁的礼义一统思想,还包含着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民族一统思想,主要包括民族等列思想、中国境内各民族皆炎黄子孙等观点。司马迁以卓越的史识,勇于打破“种别域殊”的民族偏见,把民族区域纳入统一的封建帝国版图之内来叙述,视各民族皆天子臣民,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为周边的少数民族撰写了《匈奴列传》等五篇史传。
礼义一统,是司马迁尊崇历史、面对现实的良策。《左传》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道出了“礼”的本质,即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义”,主要针对个人修养的层面,其核心是克制自身的欲望以符合礼的要求,《礼记•中庸》解释道:“义者,宜也。”“礼”“义”结合,具有“礼义廉耻”“礼义教化”“隆礼贵义”“以礼治国”等内涵。《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可见“礼义”涵养灵性,提升人心。《荀子•王制》:“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于卿相士大夫。”可见,礼义是治国安邦的核心,是社会文明秩序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成员应该履行的基本道德准则。
(摘编自丁德科等《论司马迁精神》,《新华文摘》2016年第6期)
【注】①《公羊》即《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着重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一部典籍。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1.下列关于“礼义一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义一统,就是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有序运行,国家统一稳定、富强文明的美好愿景。
B.礼义一统,既是对前人思想观点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西汉社会现实的认识及对中国历史的考量和分析。
C.礼义一统,包含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思想,具体表现为民族一统思想,如中国境内各民族皆炎黄子孙等。
D.礼义一统,既是司马迁的崇高理想,也是司马迁精神的核心,是司马迁尊崇历史、面对现实提出的良策。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指导,摒弃董仲舒的天命论、天人感应论,而提出了礼义一统的学说。
B.司马迁认为,礼义是人和社会的追求目标,他希望在西汉恢复建立起礼义得以施行和遵守的机制和秩序。
C.司马迁觉得,礼义应得到广泛深入的施行和遵守,成为社会各阶层以至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品格修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震云的双重生活
一身黑色西装的刘震云和一袭红裙的刘雨霖出现了。他们在前排坐下,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聚拢了过去,咔嚓声响起。这是2016年9月20日上午,西安。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一句顶一万句》的发布会现场。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导演刘雨霖是他的女儿。
刘震云的名字以“原著/编剧”的头衔醒目地出现在海报的第一位置,整个发布会上,他是主导现场的角色。这并非刘震云在今年中国电影大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