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5250字。
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 2014 级第五学期九月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 静 审题人:徐 凯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组成,共 9 页;答题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
用 2B铅笔将考号准确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留。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孝道伦理与乡土社会生活的重建
传统孝道的自然基础是家庭,一种以血缘关系将长幼代与代之间的生命历程连接起来的
生命共同体。这种作为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型”。在儒家的观念中, 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国家和整个天下,都可以理解为某种扩大了的家庭。基于这种“家庭” 共同体主义的理解,儒家所理解的个人也不同于现代个人主义所昭示的抽象的、原子化的个 人。儒家的伦理思维从具体的个人出发,这种具体的个人具有自然的生命历程和血缘关系; 随着其生活的展开,这种具体的个人在家庭和社会共同体中扮演着一系列角色。除了包含这 种独特的关于共同体与个人的理解之外,传统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也昭示了一种超越 “交换价值”主宰的全面的价值观体系,它以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关怀,共同体的和谐与幸 福为核心价值。
现代老龄社会从中国传统孝道伦理及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其中 最主要者有三:一是孝道伦理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性地反思个人主义伦理的参照系; 二是展示了一种关爱与尊重生命价值的生活方式复兴的希望,从而使我们能够重建被交换价 值观的僭越(殖民)所扭曲了的价值世界;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复兴孝道 与乡土社会的养老习俗和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找到现代养老问题的化解之道。
首先现代的老龄化问题及其根源皆与家庭及社区共同体的衰落有关。现代社会流行的个 人主义伦理观念,强调个人是构成世界的原子,而且这种原子是彼此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拥 有几乎绝对的自由。这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社会方面表现为家庭的岌岌可危、代际关系的扭 曲;经济上则是市场交易关系的盛行,以及作为市场“保姆”的福利国家制度的膨胀;政治 上则导致片面强调个人权利的乌合之众加政客的“民主”游戏的出现;意识形态上则形成了 “自我中心主义”道德观念、过度膨胀了的交换价值观,以及拜金主义的宗教精神。现代社 会是一个高度契约化了的世界,个人契约对整个生活世界的成功统治,也恰是现代社会分崩 离析、认同危机、人情冷漠、人性扭曲、人的价值贬损的根源。由此看来,老龄化问题牵涉 到观念、制度与伦理等多个层面,其化解之道也就在于在这些层面做出相应的变革。
现代老龄化社会的困境,暴露出现代社会从个体出发组织共同体的悖论:现代家庭人际
关系的“扁平性”的“平等”对正常的代际伦理秩序的破坏,现代家庭中的“个人契约”夫 妇关系的脆弱,现代生活方式对民间“社会资本”的破坏,以及“福利国家”与市场体系之 间的自相矛盾。应对这些问题的方向是:通过复兴儒家“理想主义”意义上的孝道和乡土社 会生活方式来改造现代社会。
这种变革涉及到:第一,自我意识从个人主义转向共同体主义,这意味着家庭及其孝悌 伦理的恢复,以及个人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这种特殊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二,孝道礼仪 和乡土习俗,如乡射礼、乡校、乡饮酒礼、家礼等礼 俗,经过创造性的转换而在现代社会 “复活”,这既是对这些礼仪传统的继承,又是因时因地制宜有所“损益”的创新。
(摘编自 201502 期《齐鲁学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庭是以血缘关系将长幼代与代之间的生命历程连接起来的生命共同体,是传统孝道的
自然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的“原型”。
B.基于“家庭”共同体主义的理解,儒家的伦理思维从具体的个人出发。而现代个人主义
昭示的个人是抽象的、原子化的。
C.儒家伦理思维下的具体的个人,具有自然的生命历程和血缘关系,会在家庭和社会共同
体中扮演着一系列的角色。
D.传统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包含独特的关于共同体与个人的理解,昭示了一种“交换
价值”主宰的全面的价值观体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老龄社会从中国传统孝道伦理及乡土社会生活方式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例如 尝试找到现代养老问题的化解之道。
B.现代的老龄化问题与家庭及社区共同体的衰落有关。其化解之道也就在于在观念、制度 与伦理等多个层面做出相应的变革。
C.现代社会流行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念,强调个人是构成世界的原子,彼此平等,拥有几乎 绝对的自由。这具有积极的影响。
D.通过复兴儒家“理想主义”意义上的孝道和乡土社会生活方式来改造现代社会,是应对 现代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
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 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