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月10170+10670+28210字。

  6 李贺诗二首
  致李贺
  我独对电脑,两眼发呆,屏幕上显示着的是一首叫《马诗》(见本单元自读篇目)的诗。光标停在马诗的第一句:此马非凡马。那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烟尘滚滚,一路踢腾着的马,谁能得以驭之。
  我始终不能明白,我的心灵为何总是为着幻想而不能腾飞!桌子的一角摆着一个破旧的布袋,上面堆着零零星星的纸条。我会是那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吗?阳光在我的四周,嘈杂的人群在我的四周,我看不到一瘸一拐的瘦驴,看不到辽海在什么地方。自己的骨头比马还要瘦了,不用敲,每走一步你都可以听到咔嚓咔嚓的声响。
  我该记下一个人活着的一生,还是在你死后整理一些别人不知的事情?
  长吉,那意思是不是长长的吉祥呢!我相信父母为你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一定是想把你的生命长久地留在身边,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只是拴住了你二十七年的生命。而这恰恰是一个人的命运。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做一个永远睡眠的人。你不要认为自己是个贵族的出身就可以一辈子守着,像那些世袭的事物并不能给你留下些什么,或给别人带来些什么。你只有自己走完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夏天的阳光正烈,我们随处可闻的是燃烧的气息,还可以闻到更多的气息吗?一匹马飞奔而过,留下的只是尘土,而我们最简单的要求只是一个回忆。
  天际的风呼呼地吹掠而来,流水急急地流向远方。我手捧唐诗悄然回首,那一页接着写道“房星本是星”。
  姓名   李贺(790-816),字长吉。
  简历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道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因病27岁卒,后人称其为“诗鬼”。
  轶事   李贺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每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都这样做。
  ……
  课外自读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整体感知】
  1.主旨内容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离别之意。
  2.艺术特色
  (1)动静结合,画面有立体感
  从描写的景物看,有动态,有静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远,浦树渺茫,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2)情景交融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周炉诗话》)。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随堂练笔】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解析】 这首诗前文写离别之情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但在尾联中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C项的赏析中却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显然不太恰当。
  【答案】 C
  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