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 5000字。
松柏中学2005-2006学年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30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遏止(è)    发酵(xiào)   青荇 (xìng) 憩息(qì )
B.流岚(lán) 罗绮(qǐ) 佝偻(gōu) 遒劲(qiú)
C.漪沦  (yī)    彳亍(chú) 倾圮(pǐ)       漫溯 (shuò)
D.踟蹰(zhí) 惆怅(chóu) 幽咽(yè)     河畔(p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攀援   废墟  崎岖  暴谑     B. 荒漠  隐秘  招唤  雾蔼 
C. 威仪   流岚  慰籍  叫嚣     D. 嘶哑  浮藻  深邃  峥嵘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C.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诗词为了押韵,有时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三句的正常顺序本来应该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B.寒秋独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C.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D.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头
5、对课文中有关诗句的诠释和鉴赏,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里将“笙箫”与“悄悄”、“夏虫”和“沉默”等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而最后一句则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B.《再别康桥》中“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故意将那股热烈的情绪压在诗的内层,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C.《死水》中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丽的事物来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目的是造成让人恶心的反差效果,从而表现诗人对旧中国强烈的批判和否定。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现了诗人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的苦闷和对国家前途彻底失望的沮丧失落心情。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色的花)      ②跫音不响(足音,脚步声)
③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④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水上的波纹)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    
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7、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B.新诗语言采用白话,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形式上比较自由。
C.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是讲究格律的新诗的基本特点。
D.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
8、《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画横线的诗句中找出类似“闹”字那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①春  ②别  ③入  ④悠        B.①笑  ②惊  ③潜  ④见 
C.①依  ②惊  ③随  ④悠        D.①笑  ②别  ③入  ④山
阅读《红叶》这首诗,完成9-10题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