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610字。
2016年秋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7.01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按题号全部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下面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急躁 揭杆而起 恣意(zì) 卷帙浩繁(zhì)
B.良宵 平心而论 纤夫(qiàn) 犄角之势(jǐ)
C.搏 不计前嫌 稂莠(liáng) 大发横财(heng)
D.誉写 英雄气概 苗圃(pǔ) 间不容发(jiā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演讲其实也是吃开口饭的行当中的一种,即使是 ▲ ,事前总要准备,到时候面对黑压压的一片,即使能 ▲ ,个把钟头下来,大概没有不 ▲ 的。
梁实秋《雅舍小品》
A.侃侃而谈 口燥舌干 学富五车 B.口燥舌干 学富五车 侃侃而谈
C. 口燥舌干 侃侃而谈 学富五车 D.学富五车 侃侃而谈 口燥舌干
3.竹子因虚心、有节、挺拔,有着不一般的文化含义,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下列诗歌中的竹,不具有此象征义的选项是(3分)
A.竹影和诗瘦,梅花人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B.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C.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D.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4.下面四句嵌入题采石矶太白楼的两副对联最适合的选项是(3分)
①独有千秋②酒杯在手③明月当头④竟无一语
对联一:公普登临,想诗境满怀, 甲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 乙
对联二 :旷代文章,问江底青天, 丙
抚怀今古,看楼台明月, 丁
A.甲③乙②丙①丁④ B.甲④乙③丙②丁①
C.甲②乙③丙④丁① D.甲①乙④丙②丁③
5.对海子《九月》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九 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苹康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鸣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铣高悬革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A.诗歌一开头就将读者带人到一个充满神秘的氛围之中,在这里,诗人将渺远的时间与旷阔的空间交错在了一起。
B. “远在远方”中的“远方”是一个实在的概念,是指离作者所处之地很远的地方。风的漂浮不 定,风的来去无踪,增加了“远在远方”的遥远之感。
C.“木头”和“马尾”组合成的马头琴,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凝聚、智意的结晶与生命的象征,表现了草原历史的悠久。
D.诗歌的最后一句属神来之笔,看似一笔带过,却语重千钧,蕴意丰富,诗人在这里领悟到时空的无垠和人生的渺然。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既然中国人在多少世纪中已经积累了对于自然的丰富感受,那么为什么画家们在实际作画时不按他们看到的景物去描绘呢? ▲ 。他们关心的总目标是永恒的、基本的,可以对几个世纪的技法有所发展,并一直在追求一种普遍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