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道小题,约12410字。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
期末联合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星云集的“大片”未必好看
一直高歌猛进的国产电影今年暑期遭遇票房滑铁卢,国产片总票房相比去年同期的79亿元缩水约32亿元,下滑近四成。这一趋势直到国庆档期仍未扭转。表面看来,这是缺乏制作精良的现象级“大片”导致市场疲弱,但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资本力量的过分扩张使电影产业出现结构性失衡。事实证明,资本力量一家独大不利于提升内容质量,任由资本肆意逐利很可能会毁掉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
电影票房造假就与近年来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入电影产业有直接关系。在资本的介入下,电影产业传统的融资模式、创作模式和发行放映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资本使电影产业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能拍摄此前难以想象的大场面、大制作,网络购票的便利和“票补”降低了票价,刺激了观众的购票热情,使电影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赌式的分账合同、电影收入的期货化也给“偷票房”“买票房”“幽灵场”等违规行为打开了大门。更有甚者,利用影片票房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从中牟取暴利。到这一步,电影作品成了金融工具,其本身的创作质量已经不重要了。《叶问3》片方之所以要自买票房5600万元,就与其采用“互联网+金融+电影”运营方式密不可分。
在资本逐利本性的推动下,影视行业谈故事的人少了,谈融资上市的多了。创作心态日渐浮躁,有的影片从剧本策划到拍摄完成到宣传上映只有半年,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现在不少观众总结,越是明星云集的国产片越不能看。因为明星云集就意味着影片投资主要花在了明星身上,剧本内容很可能苍白肤浅,制作方面很可能粗制滥造。电影当然离不开明星,演艺精湛的明星往往是票房号召力的保障。片方为明星开出高价有其合理性。但一部电影的投资如果70%花在了主演明星的身上,显然越过了合理的界限。实际上,影视明星收入过高已经不仅仅是文化行业的事,而是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缩影。某明星一场婚礼花掉上亿元,某明星近期的离婚官司所涉及的财产总额超过5亿元,某明星一部电影的片酬是1亿元……有人说,明星是稀缺资源,为稀缺资源出高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他们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明星资源具有天然垄断性(明星与明星之间难以相互替代),用这种垄断优势介入价格谈判,必然会获取高于其本身价值的溢价。影视行业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却没有造就与之相配的优秀作品——市场在这里失灵了。
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种完全交给市场自由竞争就能实现出人才、出精品、出产值的“多赢”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事实是:资本不受节制就必然膨胀,进而伤害行业和社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艺繁荣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力量,但这不意味着对资本失去警惕。我们提倡限制资本、限制明星高收入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是希望建立一个政府、资本和社会彼此平衡的体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健康、公正的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电影今年暑期遭遇票房滑铁卢,其根本原因就是国产电影缺乏制作精良的现象级“大片”,从而导致的市场疲弱。
B.事实证明,电影仅靠资本力量一家独大是难以提升内容质量的,资本肆意逐利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也是不利的。
C.当前我国电影产业中出现的票房造假现象,这与近年来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入电影产业有着直接的关系。
D.互联网资本使电影产业获得了充足的资金,网络购票的便利和“票补”降低了的票价,这些使电影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出现的利用影片票房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而从中牟取暴利的状况,这就表明电影作品成了金融工具。
B.如果影视行业谈故事的人少,谈融资上市的人多,在这种日渐浮躁的心态下,其创作的作品质量是不会高的。
C.现在不少观众的看法是,明星云集的国产片质量不高,因为那些影片剧本内容苍白肤浅,制作方面粗制滥造。
D.演艺精湛的明星往往是票房号召力的保障,片方为明星开出高价也有其合理性,但应该有一个限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影视明星收入过高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文化行业的范围,成为了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缩影。
B.有人认为明星是一种稀缺资源,为稀缺资源出高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看法。
C.因为市场经济的不完美性,那种抱有完全交给市场自由竞争就能实现出人才、出精品、出产值的“多赢”想法,是不实际的。
D.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政府、资本和社会彼此平衡的体制,就能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健康、公正的环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九旬叶嘉莹:舞诗弄词是一生
2014年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嘉莹先生九十华诞。在致答谢词时,叶嘉莹如此袒露心声:“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而实际上,自1979年起,叶嘉莹先生就每年回祖国大陆讲学,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古老的“诗的国度”注入诗意。在南开大学,她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用于奖励师生。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古老的家族,祖父曾在清朝为官,他们原本祖居于叶赫地,本姓叶赫那拉,又称叶赫纳兰,与著名的饮水词人纳兰性德源出一家,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方简化为“叶”字。在这个早已被汉文化同化的大家庭中,一直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这对叶嘉莹的影响十分之大。闲暇时光,叶嘉莹的父亲与伯父会在院中散步,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则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默默研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