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10+2540字。

  第6单元 《唐雎不辱使命》
  1.通过多种方式“读”,读通文章,读懂句意,读懂人物。
  2.通过品味词语、扩写段落,体会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三、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唐雎 jū  怫然 fú   韩傀 guī     免冠徒跣xiăn    缟素găo      庸夫 yōng
  色挠náo    以头抢地 qiāng     休祲jìn         寡人谕yù
  四、解释下列词语
  1、重点词句
  加惠: 给予恩惠
  长者: 忠厚长者
  错意: 置意
  休祲: 休:吉祥.祲:不吉祥,吉凶的征兆
  挠: 屈服
  长跪: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意为直身而跪.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头.
  2、古今异义   
  虽然——今:表转折  古:即使这样
  是——今:表判断   古:这样
  易——古:交换     今:容易
  谢——今:感谢   古:道歉,谢罪
  ……
  《唐雎不辱使命》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唐雎不辱使命》作为记人叙事类文章,学生通过猜读法、基本上能了解大致情节,因此不必一字一词地串译,而应让学生来疏通文意,然后分析人物形象,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生发出对历史发展的思考和感悟。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知识,初步体会课文大意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读通文章,读懂句意,读懂人物。
  2.通过品味词语、扩写段落,体会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语言特点,学习说话技巧。
  1课时
  用默读和朗读法,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