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280字。

  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答案请按题号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注意第8,11-1,12-1题的填涂)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似乎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文学批评,至少多数的写作者,不再仰仗批评对他的告诫和提醒,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写作来证明自己。但批评的意义仍然强大。它不仅是一种告诫的艺术,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来影响作家,影响文学的当下进程;它还能提出一种肯定,进而昭示出一种何为值得我们热爱的文学,何为值得我们献身的精神。
  无从告诫,并不一定是批评勇气的丧失,也可能是批评家缺乏智慧和见识,看不清问题,不能把话说到真正的痛处。没有睿见,那些勇敢的批评,增长的无非是文坛的戾气,这对于矫治一些作家的写作陋习并无助益。而所谓肯定,就是承认这个世界还有常道,还有不变的精神,吾道一以贯之,天地可变,道不变。中国每一次文学革命,重变化,重形式的创新,但缺少一种大肯定来统摄作家的心志。把常道打掉的代价,就是生命进入了一个大迷茫时期,文学也没有了价值定力,随波逐流,表面热闹,背后其实是一片空无。所以,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文学批评,都是如此。
  文学批评提供的是一种不同于知识生产和材料考据的阅读感受,它告诉我们最新的文学状况,且直率地说出自己对当下文学和现实的个人看法。可文学批评依然面临着一个如何发声、如何立心的难题。一些批评家,试图通过批评的学术化来确证它的价值,但这条路未必走得通,因为批评一旦丧失了艺术直觉和价值决断这一基石,就可能成为死的知识,既无冒险的勇气,也无有趣的分析。因此,批评如果没有学理,没有对材料的掌握和分析,那是一种无知;但如果批评只限于知识和材料,不能分享文学精神的内在性,也会造成一种审美瘫痪。
  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必须警惕一种批评的依附性。而对文学批评独立性的召唤,最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批评的品质——批评也是一种写作,一种精神共享的方式。批评也是艺术,也有对精神性、想象力和文体意识的独立要求,它不依附于任何写作,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写作。批评要成为真正独立的写作,就必须为批评立心。
  那何为批评之心?我以为它至少包含义理、实证和文体这三方面。其中,又以义理为最高。批评的义理,不仅是指思想或哲学,它也是指文学的道义与艺术的原理。不合义理的批评,即便姿态勇猛、辞章华丽,终归偏离了文学的大道,而难以服人。而讲究义理的批评,又要有实证精神和文体意识,才能使它所坚持的义理得以落实。实证,就是考据,文本的考据,关乎艺术细节的欣赏,人物性格的逻辑分析,情感冲突的发现和探讨——所谓的细读,其实就是实证,是一种艺术形象的还原。文体,是说话的方式,也是语言的风采,是修辞之美,也是文章之道。义理、实证和文体,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这几方面皆备,才堪称有学问的批评、立心的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的强大意义在于它能够影响作家及文学的当下进程,还能引导文学及精神的价值取向。  
  B.如果批评家既丧失了批评的勇气,又缺乏智慧和见识,就会使文学批评变得无从告诫。
  C.文学批评提出的肯定,就是承认世界上还有常道,还有不变的精神。
  D.文学批评在批评某些文学创作失掉常道的同时,自身也不可打掉常道,,否则也会出现表面热闹,其实空无的弊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些批评家,试图通过批评的学术化来确证文学批评的价值,这一条道路基本行不通。
  B.文学批评需要对材料的掌握和分析,也需要分享文学精神的内在性。   
  C.重新认识批评的品质,是召唤文学批评独立性的关键。
  D.思想与哲学或文学的道义与艺术的原理,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义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智慧和见识的、勇敢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告诫的艺术,它对于矫治一些作家的写作陋习是有裨益的。
  B.批评家在义理方面的修养以及对文学批评本身的认知,决定着文学批评的价值。   
  C.虽然文学批评不依附于任何写作,但当作为文学批评对象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时,文学批评之道也应随之而变。
  D.为文学批评立心,对于目前这样一个大多重变化、重形式,而不相信仍有常道需要守护的文学创作的时代来说,显得极为必要。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