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380字。
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在春节这个时间元点会产生一种近乎疯狂的回家渴望。下面从空间元点的角度对此作一番探究。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空间有自然空间与视觉空间之别。人类生存的空间,主要指他的视觉空间。
从民俗学角度来看,人类的视觉空间是一种文化空间,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人们在庙堂中安详宁静,在歌厅中尽情喧闹。即使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大海,在人类眼中会被人化和文化化,从而唤起某种特别的情感,由于这种文化过程是约定俗成和潜移默化的,因此会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人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空间,由此带来不同的生命体验。个体生命的空间起点是母亲的子宫。在这个空间里人感到最舒服,最有安全感,所以人类有回归母体的集体无意识。人一旦降生,随着个人的成长,他对空间的最初记忆,无疑来自于他自己的家庭,所以,家就成 为每个人空间意识的元点。
回归母体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神话、童话和小说中有许多例证,从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行为中,人们也常常可以观察到。这种回归母体的潜意识愿望,其实是渴望生命起点的复归,对一个普通人来说, 家庭即是他心中的圣地。在家庭特有的空间环境中,人们能够唤起心中最温馨的回忆。在神圣的年节时间元点,一个人若能回到家庭这个空间元点,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每个民族都有年节,每个人都有家庭,为什么中国人在新年前回家的渴望特别强烈?这是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家庭承担着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几乎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得到基本的生存与安全保障,得到最温馨的关爱与情感体验。中华民族的空间哲学建立在家国一体的空间想象之上,视“四海”为“一家”,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把整个国家 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家庭组织。于是相关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也以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来比附。“父母官”、江湖上的“兄弟”等称呼,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反映。
人类对时空的感知并非均质,而是与他的个体经验紧密联系。在时间方面,一个人在生命中某些时间点(如生日等)常会唤起与他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常说“时间太快了”,其实都是主观感觉的投射。同理,一个民族对时间的感觉也非均质,也有唤起全民族共同心理感觉的特殊时间点,春节就是这种特殊的时刻之一。在空间方面,同样的空间对不同的个人来说,也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一所住宅在旁人看来并无特殊之处,但对房子的主人来说,却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一个民族集团也存在着这种能唤起某种特殊情感的特定空间。
人类的无意识领域是感性的地盘,在新的时间元点来临之际回归空间元点,是 一种无法抗拒的本能渴望。
而春节正是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因此,当期盼归家这种强烈的情感需要汇成巨流,又经过年复一年的反复强化,就积淀成了整个民族的 集体无意识。
(选自陈建宪《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视觉空间从民俗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文化空间,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比如人们来到庙堂通常能保持安详宁静。
B.回归母体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观点可以在神话、童话和小说中找到例证。这种回归的潜意识愿望是渴望生命起点的复归。
C.“父母官”、江湖上的“兄弟”等称呼,是中华民族的空间哲学建立在国家一体的空间想象之上,视“四海”为“一家”的价值观的反映。
D.中华民族对低贱的感觉并非均质,有唤起全民族共同心理感觉的特殊时间点,这种特殊的时刻就是春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几乎每个人基本的生存与安全保障,最温馨的关爱和情感体验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
B.春节时中华民族的空间元点,家庭是个体的时间元点。中国人在春节来临之际回到家中,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C.经历不同的空间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生命体验,人们长期生活的家庭空间环境,能够唤起人们心中最温馨的回忆。
D.在年节时期,期盼归家这种强烈的情感需求不断聚集,又经时间的强化,就积淀成了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的子宫是个体生命的空间起点。而人类又有回归母体的集体无意识,所以人在母亲子宫里感到最有安全感。
B.自然物体在人类严重会被人文化,这种过程是约定俗成的,具有民族性,对于不同民族的人们而言,月亮、太阳唤起的情感或许是不同的。
C.人类对时空的感知并不是均质的,而是与他们的个体经验紧密联系。如人们常常对自己的生日、住宅特别关注,而对其他普通时间、他人的住宅则不甚关注。
D.人类虽是理性动物,但在无意识领域却是无能为力的。春节来临之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回家渴望即是这种情况的具体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敢为人先”章开沅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学家章开沅曾言:“我一生在学术上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国外的研究引入中国;二是让中国的教会大学史研究走向世界,又让外国的研究走进中国。”
时空回转到1937年底,中国大陆战火纷飞,年仅11岁的章开沅跟随家人,汇入因战争而被迫逃亡的人流,挤上了西行的轮船。
1961年,他在武汉组织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场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老革命家吴玉章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一开头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