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三个课时,约2930个字。
21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问:你能解释“世外桃源”的含义吗?
明确: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