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1道题,约9620个字。
泰安市泰山区2017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浯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襁(qiáng)褓 颤(chàn)抖 昏晕(yùn) 喑(yīn)哑
B. 舐(shì)犊 画缯(zhēng) 忐忑(tè) 遏(è)制
C. 灵柩(jiù) 深邃(suì) 睿(ruì)智 恪(què)守
D. 旁骛(wù) 承蜩(tiáo) 骈(pián)进 强聒(guō)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 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C.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罔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D. 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一项是
A.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真的,确实)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B. 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招呼,答应)一个邻居去寻找她儿子。
C. 众邻道:“这自然,何消(不必,不用)吩咐。”
D.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兴冲冲的样子)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4. 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因果)
B. 他宁可自己多做一点,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并列)
C. 种花好,种树更好。(选择)
D.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递进)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B. 她因为要备课,先到办公室去了,说一会儿再来“过关”。
C.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D. 他在《五柳先生》这篇文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本文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表现了唐雎高超的语言艺术。
C.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是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给我们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如在生活中变得麻木迟钝、与“我”有深深的隔膜的闰土,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杨二嫂,粗俗迷信但又淳朴善良的长妈妈。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星星变奏曲》一诗,完成7-10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7.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 涌出/金黄的/星星
C.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D.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