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吃过早饭,走出家门准备上班。她看了看天,心里想着,带不带雨伞呢?正在犹豫时,邻居同单位的张大姐,正拿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笑眯眯地向她走来,张大姐一晃,说:“周姐,我带上了。”接着挽着周丽萍的手,俩人有说有笑地向单位走去。<br>
最近一段日子,周丽萍自己也不大明白,无论是雨天还是骄阳高照的晴天,她上班下班都常有人帮她撑伞,红的、青的、花的、各种颜色的雨伞,不时地在她头上更换。<br>
“周姐,我家住房问题,有劳你丈夫帮忙。”撑红伞的人说。“周嫂,我爱人工作调换的事,麻烦你在你爱人面前多美言几句。”撑黑伞的人说。“主任夫人,那件事就拜托你了。”撑花伞的人说。当初,周丽萍对别人为她撑伞,心里感到不舒服,后来,她感到是一种光荣。久而久之,也就自然了。<br>
这天下班,天突然间下起雨来。周丽萍站在门口盼着别人给她撑伞。那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伞都从她身边匆匆而过,一个人也没她撑伞。雨越下越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要赶回去接孙女。怎么办?突然,传达室的刘伯从屋里拿出自己的伞,送到周丽萍的手里,说:“周嫂,以后还是自己撑伞好。”<br>
周丽萍接过雨伞,不知说什么才好,心里油然生起孤独的感觉。但她马上释然了:以后假使遇到雨天忘记带伞,退休后的丈夫应该是有时间替她送来的。<br>
1、这篇小说的叙事明线是 ,暗线是周丽萍丈夫的浮沉。小说所涉及的自然环境有 ,也有 。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都集中在周丽萍从 到 的路上。<br>
2、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br>
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B表现它的象征意义或烘托主题。<br>
C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br>
3、这篇小说着墨最多的人物是 ,主人公(作品着力表现的人物群体)是: 。<br>
4、本文故事发展的背景,没有正面写的,而是隐藏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里描写中侧面表现出来的,这个背景有两方面,其一是 ,其二是 。这两组隐含的画面恰巧构成鲜明的对比。<br>
5、文中人们为周丽萍撑伞和不撑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对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