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10个字。

  6 雪
  一、教材分析
  《雪》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它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兼有诗歌含蓄深邃的特点。因此,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侧重于通过“赏读”,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赏读”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赏语言,学表达,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形成语言能力。
  教授本文,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赏、模拟写作理解文本内涵。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的散文,也接触过不少古今诗歌,因此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凛冽、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景图。
  3.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德育目标:
  1.品味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2.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通过赏读体味文中深邃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富的语言,学习仿写。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指导诵读,启发学生品味研讨,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学法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从而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之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板书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出本文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纠错、正音。
  3.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
  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对于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美的散文诗,大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