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2800字。
《读<伊索寓言>》教案 学案
教学目标:       
1、 研读文中九则寓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 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1、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适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分课题组研究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
2、 课文妙处不仅在寓言含意及作者新的阐释,更在作者对寓言的“新解”方法,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式仿写训练。     
重点难点:       
1、 探讨中心思想
2、 理解难句含义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导入
◇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资料:《邯郸学步》。
2、明确: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然而有位作家却反对小孩子读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看看他是怎么读寓言的。
◇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资料,领会寓言含意;
2、生发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反对小孩子读寓言呢?
◇    设计意图:
1、由一段寓言的视频资料入手,具体可感。
2、视频之后的导语旨在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           作者简介      
◇    教师活动:
1、提示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2、展示课件:作者生平、作者风采、图片资料;
3、总结明确: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10年出生于无锡。1998年12月去世。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论》;学术名著《管锥篇》。(其余见课件)
◇    学生活动:
1、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2、其他同学:听讲识记,了解钱钟书的生平、作品等情况;
◇    设计意图:
1、把识记性的内容放给学生去做,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学生的筛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
教师总结旨在从钱钟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