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2930字。
九江市2017届高三年级“十校”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经济体总体上都是受益者。以亚太地区为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从而带动亚太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20多年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贸易量年均增长8%,是同期经济增速的两倍多,为亚太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动力。
毋庸否认,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多样性的,最近两年也遇到了一些反对声音。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上升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反全球化”声调又有所升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市场需求低迷,特别是发展的包容性不足,使一些国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有所滋长。同时,贸易和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引擎的动力减弱,也使得保护主义情绪蔓延。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根本原因既在于世界经济整体增速的放缓,也在于全球经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不能走“闭关自守”之路,而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推动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不断扩大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确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更多人。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一方面,中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进而带动中国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可以说,中国抓住了与经济全球化潮流同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支持者。另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不断增添活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尽管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增速仍然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5%以上,并且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宝贵的合作契机。
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加速发展,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一系列务实倡议。在今年召开的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中国和与会各方共同达成的“杭州共识”,描绘了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的世界经济增长蓝图,体现了共迎挑战的伙伴关系精神,展现了谋求共同发展的决心,也为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不移地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了阶段性调整期,只要亚太和全球各方坚定经济全球化方向不变、信心不减,通过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就一定能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注入正能量,造福于亚太和世界各国人民!(摘自2016年11月《经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经济体的分工与合作,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带来多样性的影响,也就会面临多种困境,使得“反全球化”声调
升高。
C.中国着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
D.中国坚定不移地引领经济全球化,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2. 下列关于造成“反全球化”情绪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上升。
B.经济复苏慢和需求低迷,经济的开放性、包容性不足。
C.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减弱。
D.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受阻。
3. 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全球各方坚定经济全球化方向不变,信心不减,就一定能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造
福各国人民。
B.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互联互通,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实践表明,中国是全球化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C.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促进了产业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D.“杭州共识”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指明方向,中国的政策举措,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三国演义》“马谡失街亭”选段,完成4~6题。
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日:“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