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9580字。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浅析书法的演进理路
叶培贵
书法的演进理路大约可以分为三种。魏晋至宋代渐次构建起来的“丈人传统”,强调书法的精英文化品格,至今仍深含着对民族文化复兴的热烈企盼;清代构建的“碑学传统”,文革后又扩展为“民间书风传统”,赞美无名书迹的勃勃生机,体现出对权威秩序的挑战,充溢着肯定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意愿;借鉴改革开放后从欧美进入的前卫艺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书法”,其表现是放弃汉字的“制约”,以笔墨的抽象构成(乃至行为、观念)为表现方式,使书法成为“世界艺术”而非仅仅是“民族艺术”。这三种演进理路相互交融,形成当今书坛纷繁复杂的局面。
传承上千年的文人书法传统由宋代人最终构建而成,理论和实践遗产最为丰厚,社会接受基础也最好。明末清初“布衣文人” “布衣艺术家”大量涌现,把原属精英的书法艺术拉向世俗生活。
近代以来特别是文革的损毁,使当代一部分书家人文素养和知识构成与宋元以来的丈人有了巨大的差异。如果失去了人文素养和知识体系的支撑,仅从技术层面上而言,“文人传统”虚有其表。那么如何对“文人传统”进行挖掘和继承,是当代书家需深思的问题。
清代后期至民国,何绍基、赵之谦乃至“碑学”理论的主将康有为等在实践方面吸纳传统文人书风,走碑帖兼综的道路。刘熙载、杨守敬等人提出,碑帖二者,各有其骨、各有其韵,合则两美、离则两伤。“碑学传统”(“民间书风传统”)在精神内容的构建乃至技巧的发展上,均难离开丈人传统的扶持。
“碑学传统”(“民间书风传统”)也面临追问。旅美学者白谦慎曾尖锐提出:“经典是否可以无限度地扩展?”如果北朝的“穷乡儿女造像”(甚至古代的所有字迹)可以无限度地被追认为经典,那么现代人随手书写的字迹若干年后是否也应当享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它们同样也具有随意、不拘、变化无方等等“形式特征”和“意味”。如此推理,那么书法的边界将消失,任何随意涂写的字迹,都可能被“阐释”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品。
“碑学传统”事实上是一种双向扩充,一方面是对书法的“丈人传统”的扩充,另一方面也需要扩充自身与经典主流文化内涵的关联。前一个扩充完成得很好,书法因之而丰富;但后一个扩充则有待深化。
边界问题同样存在于“现代书法”,只不过有的现代书法走得更远,不仅要脱离“丈人传统”“碑学传统”的畛域,,有的甚至主张取消汉字。有学者指出现代书法利用古汉字的象形性以及书画同源等理论作为创作依据,实践证明这是有疑问的。部分现代书家引入西方抽象构成的系列方法及装置、观念、行为等前卫艺术形式,许多从事这种探索的艺术家自己就没有把作品归入书法中,而视作现代艺术。取消汉字,抽象构成,消解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书法作为艺术之一门类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成了问题。
在中国古典文化基础上生成的书法艺术,不可能始终保持古典形态,必然也要向现代转化。事实上中国书法艺术是具有包容性的,并不排斥从世界艺术中获取有益的东西来补充自身,它已经并且还在不断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中有价值的观念牙口方法。但是如果敞开的结果是取消,那无异于自我毁灭。因此,对书法领域内的“现代性”探索,最重要的是掌握“度”,在坚持书法最具本体性的特点的前提下寻求其现代转向。
书法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如何把握书法艺术的民族文化特性,保持其艺术特质,同时又敞开胸襟吸纳世界艺术和当代生活的诸多养分,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持续焕发其绚丽的光辉,这是所有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人们共同的责任。
(选自2009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的演进理路大约可分为“文人传统”“碑学传统”与“现代书法”三种,三种演进理路相互交融,形成当今书坛纷繁复杂的局面。
B.“文人传统”的书法演进理路,强调书法的精英品格,理论和实践的遗产最为丰厚,发展至今更深含着对民族文化复兴的热烈企盼。
C.“碑学传统”构建于清代,后又扩展为“民间书风传统”,把原属精英的书法艺术拉向了世俗生活,但也面临着“边界”问题的追问。
D.“现代书法”致力丁使书法成为“世界艺术”,而非仅仅是“民族艺术”,有些艺术家甚至就没有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归入书法之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来尤其是文革的损毁,使得当代部分书法家的义化素养与知识构成与宋元义人有了巨大差异,如何对“文人传统”进行挖掘和继承而非徒有其表,值得深思。
B.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包容性,在演进过程中始终不排斥世界艺术中的有益元素,包括 “书画同源”理论与两方抽象构成的系列方法及装置、观念、行为等前卫艺术形式。
C.在中国古典文化基础_:生成的书法艺术虽然不可能始终保持古典形态,最终必然要面临向现代的转化,但坚持书法最具本体性的特点是其发展演进中不变的宗旨。
D.书法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其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应注意“边界问题”,既要吸收世界艺术和当代生活的诸多养分,更应保持其民族文化特性及艺术特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学传统”与“现代书法”都面临“边界问题”的追问,前者是因为经典的边界被无限度扩展,后者则是因为艺术形式的边界被逐渐消解。
B.经典的边界被无限度扩展可能带来以下结果: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书写、甚至信手涂鸦的字迹将来会被视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艺术品。
C.如果中国书法艺术取消汉字,而讲究其抽象构成,消解书法与两方现代艺术的边界,那么中国书法还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就值得商榷了。
D.“现代书法”过度追求取消汉字,抽象构成,不断地消解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这就迫使中国书法艺术不得不寻求向现代的转化。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
2.
试题分析:B项表述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信息,吸收“书画同源”理论与西方抽象构成的系列方法及装置、观念、行为等前卫艺术形式的是走在“现代书法”这条演进之路上的部分现代书法家。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