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字。
天理人欲 纵论古今
——中国文化经典《朱子语类》研读与训练
话题引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中,我们领悟到朱子对读书的深刻见解。“天理人欲”这章,让我们再次感悟朱子。本章以《朱子语类》三则为切入口,展示出影响中国社会文化近九百年的理学思想。理学在宋明时期直至清前期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朱子语类》三则让我们管窥到读书方法、天理人欲、义利之辨等方面的内容。虽不能对朱子的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领会,但亦可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甚至见微知著。
课内同步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愦愦 ( )( ) 只恁昏塞不通 ( ) ( )
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 ) 里面煞有工夫 ( )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欲别求书看 ( )
(2)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 )
(3)看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 )
(4)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 )
(5)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 )
(6)明知合行大路 ( )
(7)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 ( )
(8)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 )
(9)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 ( )
(10)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 ( )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 )
(2)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 ( )
(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 )
(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 ( )
(5)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 ( )
4.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及做到时,乃为人欲引去 ( )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
(3)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 )
(4)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 ( )
5.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说明。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
(2)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 ( )
(3)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 )
6.请将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品读感悟
(1)《朱子语类》第一则的主要内容是朱子谈论读书的方法,文中朱子提倡的读书方法是什么?他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
(2)《朱子语类》第二则很明显是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朱子认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理欲,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呢?
(3)《朱子语类》第三则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文中作者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来阐述义利问题的?
三、分析鉴赏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