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写作 (4份打包)
01(上).doc
02(下).doc
03(上).doc
04(下).doc

  高考专题讲
  第九讲    你才跑题呢(上)
  北京四中  连中国
  高考命题的典型特征
  示例1
  题目: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例文:
  这也是一种承诺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不免心潮澎湃,顷刻之间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的东西让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记: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照片,它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绑在身上,骑摩托车将亡妻送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体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人——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再婚的消息,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玩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结婚是为了得到家人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因此,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其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温总理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丧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唱而已,更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示例2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
  ……
  高考专题讲
  第十一讲    你才没个性呢(上)
  北京四中  连中国
  个性就是题目要求与自我擅长构成的那个交集
  示例1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为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只是3.7%,2003年时已经有18.3%。
  请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自己确定立意、题目和文体,字数800字。
  例文:
  亲爱的xx同学:
  近好!
  来信收悉。你能很快适应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并在学业上迅速进步,老师深感欣慰。至于信中提到的“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二者优劣的问题,我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但对两种阅读方式都有所经历、体验,因而还是愿意与你谈谈自己的感受,以供参考。
  图书阅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虽为“传统”,但并未过时,而且还有强化、发扬光大之必要。这是因为:读书治学需要安静的心绪,深入钻研需要纯净的心境,而图书阅读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心理科学实验表明,人在心绪安稳、宁静的状态下学习,最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内存潜能;也只有在摒弃那些芜杂、烦躁的念头,使心境如一块一尘不染的水晶、一泓清澄透澈的池水时,心灵这张“白纸”上,才最容易留下清晰的知识“图画”,留下深刻的思维“轨迹”。正如诸葛亮所说:“学须静也”,“险躁则不能治性”,“非宁静无以致远”,“非静无以成学”。“理得”,必须以“心安”为前提。如此阅读,才能做到像郁达夫所说的:“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才能体验余秋雨先生所谓人生“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的真谛。
  网上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的出现,被人们认同和选择,自然也有它的道理:网上阅读虽然是个虚拟的空间,但它具有任意的链接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点。网上各类图书,我们可以随意搜索、翻阅、选择,好则看之,差则弃之;而且不用花多少费用,也浪费不了很多时间,就能较快较多地接受信息,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资料。这些都体现了网上阅读方便、快捷,灵活、随意的优势。然而,有优势也不能代替图书阅读,因为它缺乏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深入的思索与从容的思考。而图书阅读则更具思辨性,人要深入接受文化的浸润,是不能缺少古人所谓“俯而读,仰而思”的那种渐入佳境氛围的。何况不论从阅读的心态、笔记的便利、资料的剪辑、家庭的收藏哪方面看,图书阅读都有其长处。
  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利弊。我以为:若在专业上深入研究,宜阅读图书,在慢慢咀嚼中探索精髓,洞明要义,以期登临那无限风光的险峰;如果作广泛涉猎,或获取文化知识快餐,则可在网上搜寻,在页面迅速变换中,浏览奇峰异石、花鸟草虫,以便达到“千帆尽收眼底”“五音皆萦耳畔”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和体会,但愿能为你提供些许借鉴。就此搁笔。
  祝你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你过去的老师xx
  示例2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原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